[宋] 刘克庄
叔季滔滔未见刚,每闻健论意差强。
向来曾劾灯笼锦,老去聊凝画戟香。
世运横流安所止,圣朝未舍岂容藏。
几回欲上铃斋谒,衰病无因可去乡。
您好,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诗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刘克庄这首《送林元质提举任满入京》作于1246年。从这两首以友人题赠,后人惯合为一诗,实则不相连属。诗中既表现出作者对林元质才华的器重,也抒发了对国事的忧患感以及惜别之情。
“叔季滔滔未见刚,每闻健论意差强。”起笔即指时局,指出在末世滔滔物欲之辈竞相追逐,而刚直的品格难能可贵。所以每次听到您的健论,我都感到颇为振奋。“向来曾劾灯笼锦,老去聊凝画戟香。”您的刚直品格主要表现在劾奏奸相吴潜“灯笼锦”一事中。当时权臣把持朝政,贤能之士受尽压抑。诗人昔日曾同王茂岳侍郎等上书弹劾奸相丁大全误国殃民的罪行。由于人微言轻,并没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刚正之士并无可称道。“昔日浑身是胆,如今满腹皆香”,王廷付品尽世间百味、流年沧桑之后的所作如此带诗意简捷地道破者则难为人知的一些言行襟怀也着实感人。“世运横流安所止” 次联揭示林元的为人不乏箴己之警。干办了一个年头的差事,是难能可贵的。但诗人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忧心忡忡地认为:世运横流何时能止息呢?圣明天子不择贤才岂容奸佞当道窃居权位?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朝政的腐败。“几回欲上铃斋谒”以上劝勉之意又溢于言表。
“衰病无因可去乡”篇末由自己惜别引起对方分别后的忧虑;因为作者同林元质本是同僚。朝夕相处共同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难免情洽而难分难舍但同时又要想到林元质调任期满离开梓州之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再度供职去尽余年哩。“衰病无因可去乡”,说得颇有意味:字义上讲是由于衰老有病梓州难以留住他;实际上则表现了作者当时身体衰弱多病、无法离开故乡四处奔波之意。这两句也为下文欲再送友人上京干一番事业作了铺垫。
全诗平中见奇,把送别诗常见的伤离怨别溶入全篇,富于变化,不致使人产生俗套之感;同时又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熔为一炉,通篇一气相贯。通篇用典使事恰到好处,不着痕迹;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含义丰富。
现代译文:末世之人滔滔皆是软弱无骨气之人,每每听到您的刚健言论,都让我感到振奋。过去曾弹劾过误国殃民的奸相,如今年老身闲回忆往事更显美好。国家命运波涛汹涌何处才是尽头?圣明天子没有弃用贤才又怎能容忍奸佞当道窃居权位?多少次欲去官职入京师拜见您,因年老多病没有谁能让我远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