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苦爱堂厨美,貛郎喜覆羹。
饱食林下笋,输与邵先生。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创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其一
宋 刘克庄
苦爱堂厨美,貛郎喜覆羹。 饱食林下笋,输与邵先生。
这首诗是作者借邵先生以林下之笋自谦,来表达自己喜爱园中花果的心境。作者十分喜爱自己家的厨房,大概是对生活十分满足,才会有此诗作。首句中的“苦爱”一词,就表达了作者对厨房的喜爱之情。
作者以“貛”代“獾”,用獾郎来比喻厨师,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饶有情趣。诗的第二句“喜覆羹”,进一步写出诗人喜爱此厨房的程度,并不惜委屈了这个獾郎,对其忙碌烹饪引出的快乐表示感激。“覆羹”而动名词用之,“爱之如美味甘旨”之意寓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情趣、谐谑的一面。其实在这开玩笑之余,实际上反映了诗人这一闲适时期的厨师素质及审美观点要比他人高出一筹,对此他是深感自豪的。
第三句“饱食林下笋”,作者从菜馔写到果品。菜饱而果饱,实际上是以果馔自况,同样包含着作者的满足感。这一句仍是用典,“林下笋”,出自南朝梁庾肩吾《谢刘总追赠乐府诗启》:“倾山获笋,不减林公之馔。”以竹笋喻果品之佳,在刘克庄之前的诗人中尚无此例。这既可见刘诗之妙,也可见诗人之新,同时又可见诗人对果品之佳有自得其乐的满足感。
最后一句“输与邵先生”,是和第二句“输”字呼应,其实正是由于对自己的瓜菜果点津津有味并且心满意足的同时,联想到邵先生能享受新鲜果品所带来的愉悦;自己欲有与邵先生比美者“林下笋”,奈何不可得耳!无奈自嘲中却暗暗吐露出作者自我作派的风趣心态来。因而前后比照映衬,又可见出作者对自家小圃花果之佳肴的倾心与得意来。
此诗纯用白描手法,明白如话,清新可读;同时前后并蓄对比,又饶有风趣;且格调诙谐欢悦,无病呻吟的忧怨之气从中洋溢而出。这也正体现了刘克庄“粗豪中之细秀者”的特点。
译文:
我非常喜欢家里的厨房,就像獾郎喜欢给我们做美食一样。他做出的菜肴和果品让我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些美食的味道甚至超过了林公邵先生的果品佳肴。然而我还是觉得输给了邵先生,因为邵先生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美味佳肴。
现代译文:我喜欢自己家的厨房,就像獾郎为我们服务一样。他们做的菜肴和果品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这些美食的味道甚至超过了其他人的佳肴。然而我还是觉得我不如邵先生好,因为邵先生可以享受到新鲜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