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识之无字忆髫年,霍地红颜变雪颠。
求狗监人难复得,如鸡林相岂非贤。
鲤庭闻处才三百,蚓窍吟来忽五千。
寄语毛韩并卫卜,不烦序亦不烦笺。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其一
刘克庄
识之无字忆髫年,霍地红颜变雪颠。 求狗监人难复得,如鸡林相岂非贤。 鲤庭闻处才三百,蚓窍吟来忽五千。 寄语毛韩并卫卜,不烦序亦不烦笺。
庚辰秋日,抄录十月近稿七首。诗歌真切流露出功名难就、光阴虚掷的悲辛。忆少时,未尝不心旌摇动,想与李白、杜甫并驱争先。但年光过隙,岁月蹉跎,终不可得。在叹息中又流露出自嘲之意。
“识之无字忆髫年”,这是追述少年时的情景。“识之无字”,语出《汉书·扬雄传》:“而《太玄》十篇非叔业《周礼》之能记也。长卿赋诔秀丽,固始也。自明扬之初,讨左丘明于获麟之后。”但于此句实寓人生经验。由于出身知识阶层家庭环境之故,年少时,当然有机会接触到文字之书。但是记忆所限,特别是稍长岁月里见不到的东西很难留存于记忆中。于是“忆髫年”时,只记得自己曾有过一段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其他则一无所知了。“霍地红颜变雪颠”,红颜指美色,雪颠指白首。“霍地”犹突然也。作者曾长期未第,至老而得第之后,即有“白首为谁雄”之慨叹是也。“求狗监人难复得”,汉贾逵以博学能训斥诸生,汉明帝征之不起。人号“狗监”东汉郑玄注曰:汉征处士邓训,“或谓之曰:‘往岁大将军征辟茂才四府填门,宿负豪俊重名者起于此也。’训应声答曰:‘苟有恒业农可刓玉成此耳。”吾恐遂掩桓、贾而权声为一日!“这须是大度大贤之士才可得,普通谋仕者谋小官时得到的不是荆扉磊磈 ,便是衔恤屏居。《北史·儒林传》:“公干卧龙虽知己,仲举当官不负身。”刘克庄在这里表示自己宁可如公干卧龙终生不遇,也不肯负此一生了。“如鸡林相岂非贤”,鸡林国即高丽国。高丽李奎极以善相命为名。这里刘克庄用典赞美鸡林相者,是说我难再求得像你这样难得好人了!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程暗淡的悲愤心情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鲤庭闻处才三百”,这里表示自己愿虚心向老师求教。“三百”二字似言不多,实则谦言而已。“蚓窍吟来忽五千”,这是赞美自己进步很快。“蚓窍吟来”借喻自己的诗歌作品开始时象蚯蚓出洞那样很少。“忽”字表示进步神速,似乎是忽然之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寄语毛韩并卫卜”,毛指毛亨、韩指韩愈。卫卜指卫湜作《礼记集说》时检点书目,从中得到序跋。《四库全书总目》称他善于谈说经文而且勤于作注。这里表示作者企慕古人而成一家之言的精神和愿望。“不烦序亦不烦笺”是对老师高度赞扬。诗到这里时戛然而止,令人回肠荡气、遐思无尽。
这首诗是作者自抒胸怀之作,全诗感情真切、语言质实、章法严密、有情有景、耐人寻味。
现代文译文:
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中, 不知不觉红颜变成了白发苍苍。 想找一个像贾逵那样的大师真是难上加难, 那些只注重外表相貌而不看才华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老师的庭院中聆听教诲不过区区几百字而已, 可要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品竟然要用五千字来表达清楚。 在这里我想对那些先辈们说:你们别那么心高气傲了! 用不着什么华丽的语言去修饰什么序言和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