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刘克庄
魏帝恩虽重,川灵礼自防。
不曾簪美珥,安有献明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杂咏五言八首其一
宋 刘克庄
魏帝恩虽重,川灵礼自防。 不曾簪美珥,安有献明珰。
这首诗是作者托古讽今之辞,抒发的是忧世愤懑。刘克庄自号“风叶”,有感于世风日下,常想匡时济世,可事实上朝廷并不需要他的“救时之策”,于是他常常在诗中以古喻今,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魏帝恩虽重,川灵礼自防。”魏帝,指曹操。曹操在三国时期权倾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深得汉帝之恩。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借用“灵巫”的古语,以“川灵”喻指人才贤能之士,他们也应有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一联是说,曹贼虽有汉帝之恩的笼络(即“魏帝恩虽重”),但人才贤能之士也应有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措施和行动(即“川灵礼自防”)。
“不曾簪美珥,安有献明珰。”这一联是写不屑于做献媚取宠之事。古时以珠玉等饰于帽侧,插以翡翠,以示高贵,谓之“簪美珥”。“明珰”即明亮的玉耳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屑插饰珠宝以取媚于人,亦不屑贡献美女以邀功请赏。“安有”句即“哪里有”,表示对那些贪图功名利禄的人的轻蔑和嘲笑。
全诗通过托古讽今的手法,对那些贪图功名利禄、献媚取宠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鞭挞,抒发了作者忧世愤懑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不屑与那些追逐名利之徒为伍的志向和节操。
现代译文:
曹操的恩情虽然很重,但是真正的有识之士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操守。如果不能保持自我,那么又怎么可能去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呢?没有真正的贤能之士为名为利去献媚取宠,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