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此诗首联是说,如今与君分别,已是物是人非的世界。当年我才华横溢,你耳聪目明,现在却各自衰颓。诗人用“非复”意在说明过去不寻常,已是奇迹;如今“我瞎君聋”,不能视听说而议论了,而只能“萤案头”的昏黄灯火下凭典故追忆过去,或者在“蚁床下”看到“斗不须知”的情景来神会当年了。这正是作者的心境。他由现实中的“衰”而引发怀旧之念,情景相融而富于“衰”、“悲”的意味。“我瞎君聋各自衰”,是一句值得体味的话,此联情景兼融,从首联过渡到下文很自然。
颔联是对首联中各种情况的具体描写和再现。首句描写自己夜深仍在阅古穷经,犹如“萤入幽砌,犹穿却”般执著的精神(白朴《补季布骂贼碑》),至于研灯火油灯照明又何须那么亮?“蚁床”句则写书房中蚂蚁世界虽依旧在“斗不须知”,而诗人读书不闻不见也不必惊异。这联对句是从自身活动角度和周围环境角度着笔,从这里开始写诗人的晚境。他年老体衰了,他自嘲身体大不如前了,“形骸懒”;他耳目早已失去听觉视事的作用,“亡”只有用药鞭针灸的努力(他自己这样说,“才如冲弩怯藩篱。会理何时不敢命槌。”〔喜当(韦则成》〕)。所有这这一切只是不容沉吟必须打点出发了,“强”应该采取进取;无论怎样的冒险大胆试一试又可以走走看吧:带上年迈身体寻找治疗的那些药的锻炼竟是最后的努力了。
颈联是全诗的警策。“只恐”二字很有份量。诗人由一个积极的入世者而要出世了,然而他毕竟有所畏惧:怕什么催命赶急的诏令突然而至而要被强迫起用呢?在这林泉之下他还是得独自吟诗填词聊以自娱吧。此联说出了他当时心态矛盾的实情。但他“一生落魄襟怀在”(《寒泉翁诗集序》),积极进取和旷达自解精神也仍然可见。尾联又把全诗情绪推向新的高潮。这结尾用了一个与前面情感气氛相吻合的异峰突起的手法:忽然独自去寻幽探奇自然难免产生“林虑未能移一息,要登奇处望王畿”(宋庄仲方《新津》)之类遁世的观念了。“恐要步天上神仙”,成为古人劝人功成身退之宝典话,由此而来很多借指避世和自足超脱的话头,成为旧时知识分子对于身仕或不仕之人高远理想难以实现、志不得逞的一种生活精神总结了。在构思方面别出机杼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从词的风格及发挥作书、言论之由(畏迟到急)分析可知这是借鉴之作,“他年体相亦略等。”以两人同样失意困顿相互安慰并希望彼此互勉的意思蕴含其中了。
在作刘克庄七律的时候一般觉得难以上手的应属歌体。由于其押韵要求严细而这种体裁的难处就显露出来了:要求承转结四句都必须押韵;押同一韵还要连用同旁纽或邻纽的平声韵脚;再一方面诗的下二句一般要比上二句长很多时时要由劲健回响逼退跌出而后然后末三字又一色二词一贯以粘,需要造微摩象暗会生机实属难事这首律显然做了种种新的努力后可以言成功的做到扣与吟味自然就能触及回味细而且直被结语这一篇的本旨一一致明可以引起诗友同声称赏不已再说了即使这难处出来了也没有一首满意的结果这次特选了成都一位善歌者的“效此作”(叶颙语)作者应是绝世高才出身风雅之群善运用经史之余声中又能锻炼这种小调作为庆生及娱宾之歌曲以新声协律为主作者或已兼收并蓄能手自编自唱,又可见诗家真面相当不错矣。
译文:
你我如今各自衰颓,我和你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密。
萤火虫的灯光何必照着我,蚂蚁们在床下争斗又何必知。
我已像嵇康渐老觉得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