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刘克庄
车前弯帽同声散,关外华簪一揖休。
惟有渐江潮好事,肯随逐客到严州。
桐庐舟中即事
同行解下头巾来,我戴上,帽子。一同落难之人相互扶持。 华贵的簪,富贵人家的象征,他们一揖到底,功名富贵便从此烟消云散。 只有渐江潮依旧,它懂得我的执着,它肯陪我一同等待,等待那个逐客,逐向严州。
这首诗是刘克庄乘船经过桐庐县所作。刘克庄与郑侠是同乡,都是福建莆田人。郑侠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遥远的汀州。刘克庄对郑侠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担忧。全诗充分展现了作者既富于正义感和正义者的凛然风气,又不失平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开头“同行解下头巾来”,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把帽子给“我”。“同声散”,因同行的好友落难,“我”自然要以自己的方式表示援助;“关外华簪一揖休”,进一步写出了朋友的失落,而“我”却深信未来会有新的光明。这样的乐观与积极是来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惟有渐江潮好事”,只有这渐江潮懂得我的执着。而渐江潮的“好事”就是指作者坚持抗金抗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斗争精神。他坚信祖国山河一定会统一,光明一定会到来。“肯随逐客到严州”,这句中的“逐客”应是指郑侠的被贬逐到汀州。诗人在此安慰朋友:渐江潮不会像郑侠那样弃严州而去,自己也不会放弃理想和信念。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豪气。同时作者又表现出了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受贬之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满了爱国的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