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脱白披缁迹涉奇,傍人能说举幡时。
禅家合掌来参请,乌寺摇头不住持。
喜舍未逢大檀越,实封输与小沙弥。
是凡是圣都休问,且为渠看一袖诗。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赠音上人
宋 刘克庄
脱白披缁迹涉奇,傍人能说举幡时。 禅家合掌来参请,乌寺摇头不住持。 喜舍未逢大檀越,实封输与小沙弥。 是凡是圣都休问,且为渠看一袖诗。
刘克庄的诗多抒写怀古、感旧之情,以抒发怀古感旧之情,以抒发豪情壮志为主,如《黄巢》诗中“莫怪近来都不说,今朝拈出便当行”的诗句。这首《赠音上人》也是一首写怀古感旧的诗。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一个名叫音的上人的出家为僧,诗人送他一件诗作纪念。这首诗就是写给音上人的。
首句“脱白披缁”,是写音上人的出家为僧。“白”在这里是指尘世间的功名利禄,“缁”是僧服的颜色,与“白”相对。“脱”与“披”对比,突出音上人弃绝富贵,皈依佛门的情感态度。第二句“傍人能说举幡时”,是说音上人平时在寺院里做法事时的情景。“举幡”是佛教仪式之一,据说能“祛病禳灾”。音上人举幡时是什么样子呢?诗人说“傍人能说”,是与“不傍人”相对立的。这里并不是说音上人举止特别,而是强调他与众不同,吸引人的不是举幡时的种种神秘行为,而是他出家为僧这一举动本身。这就充分表现了音上人的志向节操。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音上人的言行。“禅家合掌来参请”,佛门相见,一般以“合掌”为礼。“参请”是探询、求教的意思。音上人是禅家弟子,他与众禅者见面时,双手合掌,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已经领会了佛法的要义。“乌寺”即乌石寺,“摇头”表示赞同或允许。“住持”是寺庙里的主持者或管理者,这里借以说明音上人是寺中的重要人物。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音上人的形象,而且表现了他的性格:不卑不亢、虚心好学。
第五句“喜舍”。“喜舍”就是喜欢施舍的意思。这里表现的是音上人乐善好施的品性。“未逢大檀越”是说还没有遇上大施主。“实封输与小沙弥”,正是在“未逢大檀越”的情况下,只好主动地帮助小沙弥了。这里的“实封”,指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小沙弥”指寺庙里的小和尚。这句诗表现了音上人的慷慨之举。
第六句“是凡是圣都休问”,是说凡圣问题不必多问。“凡圣”即寻常与神圣之意。这句诗表现的是音上人不慕凡俗的高洁之志。“休问”二字表现其决绝态度。末句“且为渠看一袖诗”,既切合“赠”字,又表现了音上人的风雅与才情。“一袖诗”,典出《洛阳珈寺壁间题》:“袖里新诗满,无人知得知”。这句诗表现的是音上人对诗歌的爱好与个性。
这首诗表现了音上人的弃世绝俗、乐善好施的高洁之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音上人的赞赏之情。全诗用白描的手法,以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