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
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其一
宋 刘克庄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 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这首诗是作者读邸报后所作,对那些见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的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邸报是当时朝廷官方报纸,内容以朝廷的命令、公告、臣僚的奏章以及各种新闻为主。作者刘克庄在抨击某人的罪恶时,曾使许多人惊骇不已;如今我为这个人落泪哀求,也只能是徒劳无功了。“初骇听”是说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惊异,说明作者抨击的力度之大。一个“初”字,可见此人平时在官场上的老谋深算、深藏若虚。“双泪”而“求哀”表现了作者对落难者的同情和对不公道的愤慨。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数人却是以此为乐事,惟恐别人揭露其阴谋诡计,丑态百出;在事态水落石出时则不但不思愧疚,反而对其落井下石,更加诬蔑造谣,卑劣至极!而大多数人对于阴谋家的丑行总会被揭示出来的。“早知豺(兽)不食,安用鸩为媒。”作者在此以拟人化的豺比喻阴谋家。豺本来是吃人的野兽,但它在吞吃人之前总要喷吐着信子,露出尖牙利齿,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而鸩则是以毒杀著名的恶鸟。这里作者用豺比喻那些造谣中伤、陷害他人的阴谋家,可谓贴切传神。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高阳”指西汉人郦食其出生的地方。此人由于年青时嗜酒如命,“好语书。”汉初遭受秦乱之后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的刘邦等人很重视谋略之士。郦食其很快成为刘邦的得力谋士。他一生最精彩的活动是说服陈留县令归汉。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一带难以脱身。为了解刘邦之危,郦食其登门求见陈留县令。由于他采取和蔼谦恭的态度,“为陈留父老请”,终于感动了陈留父老和县令,使他们答应让郦食其进城动员其他官吏、豪绅迎接刘邦的车驾。这样郦食其只用了一辆车就为刘邦解决了一个战略要地的争夺战。“试问”一句即由此而来。意思要问问诸公当年高阳里迎接刘邦几辆车子的时候到哪里去了呢? 讽刺官场的从无常者彼一时此一时的变化实在耐人寻味。“朝饮羡鱼水,暮衔头上羽”,大家会为此掩口葫芦、再无三言俩语了吧。聪明而刻薄之趣在于此也!
这首诗用典贴切,语言犀利,讽刺辛辣。可谓讽喻诗中的佳作。
译文:一开始震惊的舆论如潮水般涌出,情不自禁的泪眼汪汪苦苦哀求。口口声声诬蔑贤良的人,心甘情愿地赞美别人(有罪)。如果早知豺狼是不会吃人的(比喻本性恶劣的人是识别不出来的),哪里还用鸩这种毒药做媒介呢?试问在高阳酒肆里的人,迎接落难者的车马有几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