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书感》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书感》原文

髧髦驰逐少年场,晚向深山学老庄。

名以马牛犹不校,嘲为豚犬极何妨。

性疏熟客来难记,意懒生书读易忘。

却笑痴人误标榜,贤愚千古共茫茫。

现代文赏析、翻译

书感

刘克庄

髧髦驰逐少年场,晚向深山学老庄。 名因马牛还须录,身类鼪貋岂足扬。 意疏客到来难记,意懒书疏易自忘。 笑我痴人徒自榜,咸淳前后尽痴狂。

浅褐色的鬓发轻快疾驰在年轻的舞台,步入迟暮之年却又走进山林潜心钻研庄子之道。那些显耀的声名只因为像牛马那样而被谈论尚可记录又何必斤斤计较呢。曾嘲笑过自己像一个游荡在江湖中的病犬完全无所谓、尽可嘲笑呀!心境变的淡泊似乎忘记了好多拜访客人。世人曾怎样显赫万人追捧那可都是夸出来的。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悲催的是风流千古谁人晓?谁是谁非又有谁知道呢?

首联写诗人年岁已老大,本该安享晚年,但诗人却仍然“髧髦驰逐”,这是晚唐诗人的通性,一生都在追求着功名利禄。在诗人看来,这种追求恰如少年时狂奔于市井,追逐着虚无的荣华,而到迟暮之年却要归隐山林学老庄之道,这也似乎是人生中的无奈之举。

颔联是诗人自嘲之语,“名以马牛”中的“名”是虚名之意,“犹不校”是说自己的虚名只不过像牛马一样被人谈论罢了,诗人并没有很在意;后一句中的“身类鼪貚”中的“身”是自身、自身的事业之意,“扬”则是得意扬扬、自鸣得意之意,诗人说自己的事业像个小偷一样被人嘲笑,完全不足道之言。这里诗人的态度已经从先前自嘲的淡然变得愤慨了。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诗人的理想破灭,自知在朝堂上已无立足之地,所以才会发出如此之言。

颈联写诗人的心态变化。“客到难记”和“书疏易忘”似乎都是在说诗人的心无二用,但是细细品味的话,可以发现这两句是在写诗人如今寡情少谊、无求无为、不谙事务之变化心态的变化过程。“书疏”和“熟客”恰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生书读易忘”,是在说自己读书不如以前那样多了;“来难记”,是自己现在人际交往变得少,无论路途中还是休息时间哪里都不想去慢慢就有了待人冷漠的想法,没时间去了也难以应付人际关系上的种种吧。到这我们从诗歌本身来讲也许作者还有后退之心可细细读起来好象失去人生理念的作者整天虚度度日子而后怠的无聊消遣找来了好几个他种诗词小说的来源来自面丰富多彩也不是这样的致使精辟精彩各类绘画世界手法为了妆点和钻透岁月不等而下之了。

尾联写自己一生中的变化和当时社会现状。“痴人误标榜”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意思是说自己在过去的一生的中飘摇不定、无所适从、颠沛流离、多有坎坷的生涯中一事无成还总是喜欢自我标榜,其实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很愚蠢的人又怎么会有明智的举措呢?当然这是诗人在年老之时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感慨;诗句“咸淳前后尽痴狂”是对当时局势的主观看法也似乎看出了诗人当时愤慨之情;咸淳在历史长河中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朝代了但对于当时的刘克庄来说也就是他的全部了;这句的意思说当今时代局势下像自己这样的痴人又怎么能够有所作为呢?只能任凭那些奸佞小人去争名夺利罢了。

这首诗是刘克庄晚年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无奈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和愤慨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直抒胸臆、多用白描的手法将诗人不同时期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虽然诗歌中有些用词略显粗俗但却恰到好处、耐人寻味、真实感人。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的思想变化和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一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