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发脱》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发脱》原文

发脱纷纷不待爬,天将丑怪变妍华。

论为城旦宁非怒,度作沙弥亦自佳。

稚子笑翁簪柏叶,侍人讳老匣菱花。

霜寒尤要泥丸暖,惭愧乌巾着意遮。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刘克庄的《发脱》以自然平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僧的愁鬓和懊悔。古代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文化素养高的文人,大多以容发是否乌黑为寿命是否悠久的象征。“乌云转首何由再,白堕过喉勿漫浇”,首句既是形象地表现衰老的白发纷纷飘落的生动画面,又以“不待爬”的夸张形式表现其急于掩饰的顽皮心态。

“天将丑怪变妍华”,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意与人为相对比,进一步表现了老僧的懊悔之情。老僧对自己的白发满怀恼恨,认为是天公把丑恶变作了美好,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心理。这位老僧由于年事已高,不得不接受“城旦”之刑,即面壁思过、戴枷劳役的刑罚,这对于他来说是丑恶的,但当他削发为僧之后,又觉得这样也可以归为清净无为的沙弥一类,是美好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从侧面反映出他无可奈何的悲凉心境。

“稚子笑翁簪柏叶,侍人讳老匣菱花”,这两句写出了老翁的两个生活场景。老翁看到家中稚子头上插着柏叶取乐,不免感到可笑;而侍奉他的仆人则用名贵的菱花镜匣照他,以掩饰岁月的沧桑。作者刻画出老翁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也揭示出他的精神世界:在世俗世界中人皆爱美的社会风尚影响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也在希冀着掩饰自己形象的愿望。

最后两句:“霜寒尤要泥丸暖,惭愧乌巾着意遮。”是说在严霜降临的时候,老人更是要捂头才不会感到冷。诗人最后以宽慰的语气提醒他不必太过悲伤,“乌巾”在这里是喻指“戴枷”的人。“乌巾”一语双关,照应题目,用形象的修辞格来表现老人的处境。这两句写老人的懊悔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老人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老僧的懊悔之情,展现了老僧无奈、凄苦的心态。诗中虽未直言老僧所因何事而懊悔,但诗人通过精心的烘托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将老僧的懊悔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全诗语言平实,但却韵味十足,引人深思。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