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匹如迂叟洛中园,花竹依稀五亩宽。
梧树参天栖凤集,桧根入地蛰龙蟠。
翁求真乐希颜子,世着清名慕邴丹。
身是双溪前令尹,胜游蹉过不曾观。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建阳马氏亦乐园,如洛中迂叟洛中园般,花竹葱茏,占地约五亩之广。园中梧桐高耸,如凤栖息;古桧入地,根蟠如龙。园主人追求的是真正的快乐,如同颜回般;世人羡慕的是清名与邴丹的淡泊。而诗人自己,只是双溪前的一位县令,却错过了如此胜景。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诗,诗人通过描绘马氏亦乐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马氏园虽小,但花竹葱茏,梧桐高耸,古桧入地,根蟠如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是园主人追求真乐,崇尚清名的象征,也是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然后来看每一句诗的具体赏析。“匹如迂叟洛中园,花竹依稀五亩宽。”这里的“匹如”是恰好如同的意思,诗人描述马氏园仿佛就是那位洛中迂叟的洛中园,只是规模稍小,只有五亩宽。但即便如此,这五亩的花竹世界也足以让人心生向往。“梧树参天栖凤集,桧根入地蛰龙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梧桐高耸,如同凤凰栖息;古桧入地,根蟠如龙。这样的景色既有神话色彩,又带有深深的敬畏之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赞美。
“翁求真乐希颜子,世着清名慕邴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马氏园主人的评价: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快乐,如同颜回般;世人则羡慕的是他的清名与淡泊。在这里,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无论是求真乐还是慕清名,都是对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在现实中追求的理想状态。
最后,“身是双溪前令尹,胜游蹉过不曾观。”诗人自述为双溪前令尹,本可以游览此地却未曾观瞻。这是一种自我批评,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错过美景的遗憾。
综上,这首诗通过描绘马氏亦乐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人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在描述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热爱与惋惜。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了自己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现代文译文:建阳马氏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宛如洛中迂叟的洛中园一般。园中花竹葱茏,占地约五亩之广。梧桐高耸,如凤凰栖息;古桧入地,根蟠如龙。园主人追求的是像颜回一样的内心平静和真正的快乐,世人则羡慕他的清名与淡泊。我作为双溪前的一位县令,本可以游览此地却未曾细赏其美景。这真是一片值得游玩的地方,只可惜我错过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