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广游女》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广游女》原文

男女不亲授,宁亲笔父书。

如何出腹子,两个是胡雏。

昔有吹笙侣,骖鸾上玉宸。

奈何无欲地,著得有情人。

振笛深宫侧,夫人若罔知。

可怜东邻女,三载隔墙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广游女

宋 刘克庄

男女不亲授,宁亲笔父书。 如何出腹子,两个是胡雏。 昔有吹笙侣,骖鸾上玉宸。 奈何无欲地,著得有情人。

刘克庄的诗,以豪迈雄放、精警妥帖、明白易晓见称誉于时,但这首写封建社会妇女问题的《广游女》却以质朴自然、深沉悲怆取胜。比起“金银钿施。辘辊踏莲浮。设却泥中饿老坑。先来到几程“之类珠玑交映的名篇,更加直接触及社会症结。这是盛开的古代花木中一株姿态倔强的荒山芍药。其棘手之所到之处,难以治理的风化问题竟然得到触及和关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诗的前两句通过男女授受不亲的描述,表达了对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的种种不便与困难。“宁亲笔父书”,表明父亲在跟前,多少还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而当父亲不在跟前的时候,又如何呢?“如何出腹子”这一问来得实在太突兀、太尖锐了。小姑娘腼腆含涩,实在不便对此提问,况且什么道理要追问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去呢?父母纵使不会偏向未来接班人、不看性别来选定培养对象的话,“腹子”又会凭啥腾上心头、跟阿罗汉那样在心中萌发发芽呢?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传宗接代”的思想十分浓厚,视妇女生子为当然天职、视为己有的意识极为普遍;女人本人更是绝不会认为子女的父亲会没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封建父母更因此而得宠而蛮横。“腹子”的提出,便使“亲书”的借口不能自圆其说了。这种对封建礼教家庭制度不恭的提问和描述,对了解当时风俗民情极有帮助。

后四句对“腹子”进行了解答。“昔有吹笙侣”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她善吹笙作凤鸣声,十分美丽。相传她与夫萧史一起跨鸾登仙。这里却不是写神仙故事。“骖鸾上玉宸”是说弄玉和夫婿并非真的飞升成仙,而是暗指他们暗地里已经有了情人间常有的私情。在封建时代,这一情节被描绘为仙女骖鸾偷下凡尘已是骇俗之举,更何况这位女子还是“深宫”中的贵夫人!这里面却再次提出了更为令人震惊的问题:“深宫夫人”究竟要怎样对待“出腹子”的事实?人们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大家明白,夫人在闺中初为未婚女子时固然是贞洁自持,然而一旦进入深宫大门,就成了夫婿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尽管礼教对她的身份给予了种种限制和侮辱,她却无法摆脱这种事实的存在。“若罔知”,即“若罔闻”,似乎是毫无知觉;其实不然,“夫人”身份并不能使她真正忘却自己仍然是肉欲上的男人“有情人”的女儿!这里的夫人所以称作“无欲地”、“有情人”,前者是为了讥讽这个口头上虽然清心寡欲实际上却又难以寂寞的女子的矛盾性格,后者是对女儿忤逆行为发出的强烈控诉。“振笛深宫侧”指女人天长日久的恋念与孤独生活中惟一的寄托与沟通:信手拈来拿起笛子即兴吹奏之际:或许曾通过这呜咽悠扬的笛声诉说过许多思君垂泪无人知的隐衷。“夫人振笛深宫侧”,描述这如泣如诉而又难与人言的生活在这一场合发生的必然性;“若罔知”,使发生与否也自然衔接;“我”(或许多像自己一样的女性)失去了自尊与他尊;失去对他人的自由这是造成主人公那无声怨尤般的失意情愫的前提性条件(十分滑稽而同时却又严肃有趣),更加无言对众叛亲离处境无告无助之无奈与悲愤。以至此联四句都已脱离了故事原有的典故原意;但又正是在原意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以近乎滑稽而又带有几分严肃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种种不合逻辑却合乎情理的社会悲剧性现象的必然性。“夫人”,传统诗词中是典型的喜剧角色和反面形象;然而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她的悲剧性命运:她既是喜剧的牺牲品又是悲剧的主角!

末联又以“东邻女”反衬出“夫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可悲之处:她竟成了封建礼教社会中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