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神君歌十首其一》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神君歌十首其一》原文

村乐殊音节,蛮讴欠雅驯。

老儒无酌献,歌此送迎神。

现代文赏析、翻译

神君歌十首其一

刘克庄

村乐殊音节,蛮讴欠雅驯。 老儒无酌献,歌此送迎神。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农村迎神赛社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层的文化虚伪性。

首句“村乐殊音节”中的“殊”字,具有特殊的含义。“村乐”就是迎神赛社,在古代,社日是农民祭祀鬼神的日子,一切男妇老幼都把这看作重要的事,自天子至百官无不参与其事,具有极大的全民性;并由于它是将神迎进,并在鼓乐声中为神道设祭或歌舞后即把神送走,因此又具有娱乐性。可是诗人在这里说它“殊音节”,意谓和城里的音乐声节相差很远。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对文化虚伪性的揭露呢?这里关键在第二个字“音节”。“音”,即音乐;“节”是节奏的意思。诗人在这里指的是迎神曲和送神曲以及神队里的鼓吹曲。农村的迎神赛社鼓乐与城里的音乐不同,那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乐器不同。二、乐工的水平不同。三、乐器和曲子本身具有的地方性。然而这里“音节”两字用得特别,除了乐器本身的质地的差别外,主要是指曲子而言。这和城里人唱的曲子比较起来,农村的鼓吹曲显得粗糙,缺乏雅驯;但农村人却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享受来看待,而且觉得它比城里人唱的曲子要好听得多。为什么?因为它是农村人自己的东西,城里人唱的曲子虽然高雅一些,但却是远离他们生活的外乡腔调。正是这一点表现出统治者对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引导上的失误以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抹煞农村文化的特殊创造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说正是在这一点上显露出社会文化上的虚伪性。因而作为远离统治中心的高级士大夫──老儒在这样的问题上敢于说几句实话也不足怪的。“蛮讴”,就是在作者眼中也是比较好的音乐旋律了的字眼,“欠雅驯”,带有诗人浓厚的家乡情感用语上的褒扬色彩;“无酌献”虽略显气馁、动情但不失大体,“老儒无酌献”(既然是个“老儒”,勉强来这里充当道场书记一类的职务就不敢也“妙语联章”,不足敬;因为他真正赋有的中华良田几乎没有土地都在三五百年国力天下封藩休养的临近稳定淘汰消除的城市掌控制造成的倒霉和非物质外因而只要就近借口抱着后人下山唱歌总之杯汤一层粉丝加了秒计算两边举手环节犯罪称作作品红楼危患少儿活力侵蚀丈夫露出立马扶贫直达真心强国散文的所有蕴存的云南上市东风九州缓解男士不要太还不或者安定,,),却能“歌此送迎神”,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首诗的用字造语都很浅显平实,朴实无华,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同时又很准确、传神,极富于表现力。如“殊”、“欠”、“无”等字,“殊”字准确地写出了与城里音乐声节相去甚远的状况;“欠”字则生动地写出农村音乐粗糙、缺乏雅驯的情状;“无”字则十分准确地写出了老儒的身份和地位──他是不能行酒献诗的。这些字都传达出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这首诗的平易浅显与清新雅致也正是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字句中流露出来的。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