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克庄
虽则凝香无几日,攽条下教得民和。
迎来境内风谣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应似柳侯驱疠鬼,又疑包老作阎罗。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挽汪守宗博二首其一
宋 刘克庄
虽则凝香无几日,攽条下教得民和。 迎来境内风谣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应似柳侯驱疠鬼,又疑包老作阎罗。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
汪宗博是刘克庄的朋友,也是一位关心民瘼、政绩卓著的地方官。他死后,刘克庄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首联“虽则凝香无几日,攽条下教得民和”,是说汪宗博在任期间,政绩显著,但任期却很短,未能久任。“凝香”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汪宗博虽离任已久,却留下了不朽的政绩。然而人生如白驹过隙,真是可惜得很。
颔联“迎来境内风谣美,仙去城中巷哭多”,即歌颂他到境内人民欢欣鼓舞,到城中则听到人们含悲掩泣。“风谣美”,在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千古楷模。“仙去”,是对汪宗博的去世的婉转表达。
颈联“应似柳侯驱疠鬼,又疑包老作阎罗”,用两个典故来表达对汪宗博的纪念和评价。这里是用两位有著名典型的历史人物(一位是被谪来岭海的柳侯,一位则是唐代法政家包佶,俗称“包孝”)与汪公相互连系比并:“应似柳侯驱疠鬼”说的是居官甚久把住百姓,“袪病”、医治它所带来的回报。所以“又疑包老作阎罗”,说的是汪公如像包公那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故人们怀疑他死后当阎罗王。这两句极有情致地赞颂了汪宗博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的可贵精神。
尾联“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是说像汪宗博这样的好官,令人敬仰,使人难忘。然而人生祸福,难以预料,是命里注定、天意安排的。作者对汪公的去世无限惋惜、哀痛之情溢于言表。“眼看青史”是不忍看到这不公正的安排。“青史”在这里特指历史的真实记录,也就是说实际是非已被众人看到了,公正的裁决还遥遥无期!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几乎是皇帝大诏书的生前高度赞扬而地下也要无冤的可与伟大的心灵唱和的就这一点来看吧,活着、特别是做着有益的事、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一个做人的伟岸、光荣;已是一种很美的结局、很大的人生追求。写到这里字里行间也充溢着强烈的怜惜同情之心而叹息痛恨而已。生命和创作是那么的有力量而有价值呀!“命制于天可奈何”便画龙点睛般地照应了开头的“凝香”二句。“可奈何”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了。人生无常是刘克庄的老调重谈了。
现代译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逝世的惋惜之情,也歌颂了他的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等高尚品质。诗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他的治理成果得到了人民的好评,但是人生却是无法预测的,这样的好人好官命运却被安排得不公正。诗人在诗末感叹生命的无常和珍贵之处,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