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书堂山》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书堂山》原文

子厚文章宗,仲涂岂后身。

不肯作崑体,宁来牧湘滨。

诛茅翠麓颠,日与书卷亲。

划去五季衰,挽回六籍醇。

欧尹相继出,孤唱繇伊人。

风流渭已远,尚喜栋宇新。

千峰高丛丛,一江碧粼粼。

禽鱼暨草树,纖悉几案陈。

涧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

熟读壁间藏,痛扫毫端尘。

勗哉山中友,勿压泉石贫。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这首诗的创作思路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子厚文章宗,仲涂岂后身。”首联点明了自己诗风之根源——柳宗元的峭拔瘦硬和刘禹锡的不为流俗所左右的节操。颔联直承上联,表明自己不愿为世俗所染,宁可来此幽静的湘江滨,过那种闲适的生活。颈联写自己隐居之所——书堂山。诛茅削竹,建在翠绿的山颠,与满屋的书籍为伴。这里,诗人用笔一扫五代诗坛的衰颓气象,挽回六籍(经、子、史等书籍)的醇雅风气,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尾联写山中景致——千峰竞秀,江水碧绿;禽鸟鱼虫,草木花卉,一一罗列,细致入微,宛如案头陈设之物。山中涧泉可汲,山上的树木也可砍伐为柴。熟读壁间藏书,痛扫毫端尘秽,正是这种清幽绝俗的环境,使诗人养成高洁的人格,保持纯真的节操。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幽雅,格调清新。作者在描述自己隐居之地时,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出周围的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中又透露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意。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表达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总之,《书堂山》是一首充满着文化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纯真的节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