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杂兴六言十首其一》宋刘克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刘克庄

《杂兴六言十首其一》原文

希夷一睡一月,惜哉肘后不传。

拥破衣裘待旦,听残更点如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杂兴六言十首 其一

宋 刘克庄

希夷一睡一月,惜哉肘后不传。 拥破衣裘待旦,听残更点如年。

刘克庄的这组六言绝句,题作《杂兴》,实际并无多少“杂兴”,而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缅怀。第一首缅怀的,是安贫乐道的晋代高士羊昙。

“希夷一睡一月”,是说这位老先生贪睡;“惜哉肘后不传”,是说可惜他珍贵的养生秘诀没传下来。他只懂得“惜衣裳不如勤补”的道理,在破旧衣裘中讨过一夜,鸡鸣枕上才起床;“听残更点”即使已经数到残更,却犹未眠,静静地聆听更鼓之声。在这里,“希夷”当指司马承祯(唐代道士):“肘后”,指挂在肘后的囊中,相传系盛装随身用具的(见《战国策》)。王维《赠羊鄂》诗云:“羊生无佳语,十五已著书。迨得流辈笑,颇伤迟暮初。”这首诗说的就是羊昙这种生活态度。有这样的志趣和襟怀,就是做到“安贫乐道”并不难。何况晋代的官吏们不把羊昙看做高人隐士加以嫉妒排挤,因而有以羊昙为代表的高士们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呢!

前两句诗着重在陈述对羊昙生活态度的看法。赞扬这种态度并强调其精神。不过写法上很委婉,“不传”两字只把作者个人得不到启发的感慨藏而不露。与发牢骚而显出炫耀和争执之气的写法就要写得好些。这恐怕是先秦文化传统熏陶下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罢。“希夷”两字系玩弄词藻:老夫子们把司马承祯和陶渊明一样称为“白云先生”(“俨骖马非于上,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把他的养生之道秘诀称为“希夷之道”。这样一弄,题目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了。

第三句“拥破衣裘待旦”,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是对羊昙的赞叹:您老先生不辞劳苦、自奉俭省到这种地步!从“待旦”两字听得出您老的可贵精神。这样朴实真诚的赞叹是很值得咀嚼玩味的。当然,“赞叹”与“抒情”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末句就顺理成章地作抒情语了:“听残更点如年”。过到残更时分,在失眠的人真感到难挨的漫长!结合上面赞叹的基础来体会,“听残更点如年”的感慨就格外深切了。它所包含的意味:一是“希夷”老人的生活态度感人深思;二是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成、向往、追求,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后一层意思通过前两句诗已表达出来了。末句写得如此深情绵邈,又绝不给人矫揉造作、浅露肉麻之感,这便是艺术上的成功。

现代译文:

司马承祯贪睡一个月,可惜他珍贵的养生秘诀没传下来。

穿着破旧衣袍等到天亮,数着残更熬过的年复一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