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刘克庄
尚记青灯同讲贯,安知白首始遭逢。
向来众论称雏凤,岁晚同时拜老龙。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青灯”下探讨学问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谁知“白首”时才相逢。 当年众同仁推崇你是“雏凤”, 岁晚我俩互拜则你是“老龙”。 早年忘年之交,老友重逢,本应有所作为,但刘克庄却始终未能施展才华,难免又引起他愤世嫉俗之慨。
这首诗语言质朴,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却字字意深。首句“青灯”二字,不仅点明会友讲学的时间、地点,而且以灯光尚未照见人的苍老昏花形象寄寓隐喻,加强身世的苍然之感。“讲贯”,指点论、讲析,见诸朱熹诗:“五朝艺苑记声容,仿佛精神借竹宫”。“同讲贯”,这情境只在旧日值得回忆;“安知……始遭逢”这一诘问语气像是轻松调侃,却包含着长期不得志的牢骚。刘克庄生活的南宋末虽是“干戈寥落”,但朝政腐败,国势垂危,诗人不可能在统治者所器重的诗词上得到反映,而只能借诗抒写胸中块垒。“雏凤”、“老龙”是当时人们对刘永年、刘克庄兄弟的称许。刘永年卒于宁宗嘉定年间,当时刘克庄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诗人这时回顾往事,曾几何时,都已成为“白首”老翁,怎能不百感交集,赋诗以记之。
我尝试着用现代文翻译一下这首诗:
还清晰记得与友人一起在微弱的青灯下探讨学问的场景, 怎么也想不到两人会在年老时才互相遇见。过去大家推崇你是才华横溢的新秀,岁月流逝,现在我们两人一同拜见您这位老龙。
希望我的赏析和译文能够满足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