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的诗有哪些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词创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文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以直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诗句,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艺术表现上,他善用白描手法,将书画意境融入诗词创作,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其作品既有对官场腐败的辛辣讽刺,又饱含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在清代诗坛开创了'性灵派'的新风。尽管部分作品存在直露少含蓄的缺陷,但其敢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出身贫寒,历经坎坷,44岁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后因赈灾得罪权贵而罢官,晚年定居扬州卖画为生。诗人诗书画俱佳,尤擅画竹、兰、石,独创"六分半书",书法别具一格。其诗文直抒胸臆,代表作《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传诵至今。他提出的"难得糊涂"人生哲学影响深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郑板桥生平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早年家贫,刻苦攻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因赈灾得罪权贵而罢官。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俱佳,尤擅画竹、兰、石,独创"六分半书",诗文多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独特。代表作品有《板桥全集》等。

郑板桥代表作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其代表作包括《竹石》《题画竹》《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等。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率真著称,常借物抒怀,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诗人尤擅画竹,其诗作多与画作相配,形成"诗书画"三绝的艺术特色。语言通俗易懂却寓意深刻,善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而自见风骨。诗中常体现其"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饱含超脱世俗的情怀。其作品在清代文人诗中独树一帜,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与人文关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