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杨继盛
三月不知春色暮,重门深锁贯城寒。
东风错认王候院,误送飞钱落枕单。
风送榆钱入户
三月不知春色暮,重门深锁贯城寒。
东风错认王侯院,误送飞钱落枕单。
现代文译文:
三月,也不知道春天的景色已逝去,深深的院落被严闭在这漫天的风雪中。东风仿佛认错了地方,把钱榆之花送到王侯府院中,又把那钱榆之花吹进了我那单薄的枕头上。
赏析:
这首诗借咏风中榆钱,表达了诗人对富贵人家不以贫贱为意、一味追欢逐乐的社会风气的讽刺。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形状如钱,随风飘荡,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榆荚钱”。在春风中成串地飞来,像飞雪一般,十分好看。杨继盛一生清贫,居处不蔽风雪,这首诗就是借景讥讽富贵人家不以贫贱为意、一味追欢逐乐的社会风气。诗的首句“三月不知春色暮”,点明时令正当三月,又紧接以“重门深锁贯城寒”,描绘出暮春天气和诗人所处的环境。诗人被禁锢在这深深的院落中,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也不去管它春色是否依旧。“春色暮”实际上是运用反语来表达怨恨之情,是一种“谑辞”。深宅大院、厚壁高门的险恶环境,正好长年累月地监禁着诗人去关心春色,或表示要隐遁家门。接着诗句再作跌宕:“东风错认王侯院”是对上句所描绘环境的反跌,是正意所在。诗人说本来应是吹打王侯府第的东风,却认错了地方,吹到自己这里来。它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遭际的不公。诗的最后一句“误送飞钱落枕单”是写自己的卧榻近旁,单薄的枕上竟被风吹落了榆钱。这里也有双关含义:既写了“枕单”被钱压住给扯破之事,又有被人摒弃而遗留下金钱之意;由此遂引起诗人的深思。“语不可解如反舌鸟”(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地使作品保持特色以至弥满诗的全部都是南人口味的浓厚气息也恰恰在不贪刻画对象的表象;而对于用心捉摸自得其解的对象更是表现力特强之处如单看此诗一二句表现出的平静冲淡感情仅以第三句使上下分隔即所谓全诗正意只揭出总头全从着重点凭想象引申联想相联而成等论起似欠妙契原意十分灵活神似和默契似乎可以说这也是其中的一大奥秘杨继盛作为忠诚烈士闻名海内外嫉恶如仇的不少东坡之辈也对恶浊势力敢以斩截割绝求清名以为浩然独存的几少。(就据李逢吉当时主编文集行事还有几位争功贬时给列入篇的不清楚可能不够真实地反映一代现实作风;也可能除贬于作有过一定的原则标准外)所以这首诗能得到人们的赞赏而传诵一时(如《唐宋诗醇》卷一)。这首诗以“风送榆钱入户”为题就是暗示着诗人与榆荚钱的命运相同:都是生命短暂而身微不足道者这正是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富贵于作威作福之徒而愿坚贞守志一生清贫的志节和心迹的自然流露全诗就写这么一句正面诗句也就是用了委婉含蓄的反语而风格清新自然故自具动人的力量和韵味儿现代诗歌更是借助其联想与象征力使之获得了更加宽广的表现天地因而仍具活力和新意也颇值得学习欣赏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