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壬申除夕偶成》明戚继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戚继光

《壬申除夕偶成》原文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

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壬申除夕偶成

戚继光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尽将白艳攒盘菊,把酒斜阳剩菊愁。 留得辛夷花最早,入林丛里称公侯。

诗人把自己内心的深情寄托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描写之中。虽然遥远的边疆久无烽火,然而自己面前仍然是一派欢乐、喜庆的年味,“乐者”带来“忧者思”也许是一种合乎道理的情感现象,古诗中此类比比皆是,因此尽管边境平静,“积劳”得到了暂时的“休憩”,但在人们欢欣之至的心中却激荡着思忧之情。“绝塞”,指的是“极远之境”的边塞。因为多年身居参将的高位,日夜操劳军务,忙于国家安危,以致数年没有与内地的亲友们一聚。所以见到昔日的友人欣然前往自己镇守的边塞相聚,以解心头之欢悦。“愧同游”不仅反映出诗人与友人心情之愉悦,而且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这里用“愧”字来表达这种感情,更显得自然和诚恳。他坦率地告诉友人:镇守绝塞,没有战事,没有打扰,闲暇自得,与大家一同游览自然风光,真乃平生一大乐事!然而自己乃武将出身,戍边防胡乃是经常性的本职工作,对国家的忧虑远甚于与亲友的相聚之乐。在战火未息、国难当头的年代里,哪有闲心与友人游山玩水呢?故而他愧对友人了。不过,尽管自己身居要职却不能为朝廷出谋划策,有负“天地”之望而感到内疚。这也许正是诗人长期郁结在心中的隐痛吧!“使星”二句紧承“愧同游”意脉而来。武将功勋卓著而加官晋爵称之为“使星”,诗人自不会因高官厚禄而感到荣幸之至。朝廷使臣聚集一堂乃是司空见惯之事,不足为奇;况且自己还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呢!“看仍聚”三字写出了诗人身居要职之后,国家仍没有安宁的表现。不过,这仅仅是诗人内心的一些想法而已。因为国难当头,外敌入侵,“边事未休”,朝廷不会不重用他这位执掌军政大权的军事长官;自己毕竟负有拱卫京师和继续征战的双重任务呀!所谓“干戈在喉”,能不尽兴欢乐一场呢!如此种种分析恰似悬河泻水,“顺情说好话儿”,其真情自然也会出自肺腑。诗句熔融叙议抒情于一炉,使人倍感亲切动人。这两句是说:武将有功会得到重用而京城显宦云集这里。他们会关注我而同我寻欢作乐啊!既然同僚们在京已有足够多的聚会场所和时间,这里还有谁人愿意夜深时还向京师招寻醉友呢?言外之意是:这里时间多得很,正宜与友人痛饮寻欢呢!

“尽将”二句承上两句而来。“白艳”即指白菊。“攒盘菊”三字似实指年节时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酒赏菊而言。“剩菊愁”三字更是意味深长。它既暗示了边地气候变化使菊花开得特别晚,“干戈在喉”而留得残菊相伴的情景,又隐隐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年华已逝的喟叹。“尽将”二句写出了诗人在除夕之夜与友人痛饮赏菊的欢乐场面,以及陶醉于难得的片刻欢愉之中的情趣;并意在通过出人意料的笔调唤起读者心中的不平。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和对祖国分裂的忧虑,而且一提起燕、蓟、关南一带尽是哀歌短景、英雄老去的悲怆之音。这里诗人借“剩菊愁”三字表达了这种感慨和忧虑。“留得辛夷花最早”二句紧承前句而来。“留得”即留下之意。“辛夷花”又称木笔花,因其花苞片犹如毛笔之杆或锋颖而得名;有的为香草名称花卉入唐药录记载曰辛夷而发明了的某些中国人专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