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宿洞庭》唐郑遨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郑遨

《宿洞庭》原文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赢得高秋看洞庭。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宿洞庭

唐 郑遨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赢得高秋看洞庭。

译文

我酒意已足,月亮也升上了君山,在皎洁的月光朗吟诗句,我疑心会有水仙仙子在倾听。

没有人了解我真闲散人的身份,能在这样的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欣赏洞庭美景。

注释

宿洞庭:诗题又作“湖亭晚归”“湖上寓居”“八月湖上夜玩月”等。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其中山青水秀,传说中也有许多有关洞庭的神话故事。

君山:在洞庭湖中,为一小岛,山形似鹤,又称“洞庭鹤山”。

朗吟:高声吟咏。

水仙:在水中的仙子,此似指代吟咏声所惊动的湖中的精灵。唐诗中常用“水仙”作为湘妃、嫦娥等女神的代称。

赢得:得到,获取。高秋:指秋季,亦可解为清高的气度胸襟。秋高气爽的时候。

鉴赏

“月到君山酒半醒”七字把题中“宿洞庭”三字概括无余。清冷的月色照着君山,也照及湖上,从月下看去,君山仿佛睡着了一般。“到”字说明月光下照的时段和地域。那么诗人也同时醒来。“半醒”二字则写出了诗人的状态,似醒非醒,头脑中的思绪朦朦胧胧,却似乎与醉酒时不同。于是诗人吟诗时似乎有缥缈的仙乐传来,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朗吟”句以“疑”字来表达那种似有似无缥缈的境界,朦胧的意象。“水仙”二字常常被用来表达幻想中的事物,如李白诗“仙人垂绛珠,早晚朝天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句还可以引发对洞庭水仙种种神话传说的联想。

“无人识我真闲事”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看起来是陶醉于自然之景的闲情逸致,但是其实诗人是借此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胸怀。“真闲事”三个字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这一句有自己在对清静生活的陶醉之中,也有对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之意。“赢得高秋看洞庭”意即“宿洞庭”,意谓只有在这时候才能真正领略到洞庭湖的真趣。这一句又似乎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脱:即使有些许超脱之意,也是值得的。

这首诗写得颇有情致,颇具趣味,清雅闲淡的风格在诗中也得到了体现。诗人善于抓住刹那间的感受,表现得饶有韵味。首句写景,二句写情调,三、四两句则是对自己的评价。末句“赢得”一词包含的自我嘲讽之味颇具情致。全诗写得饶有情致,清雅闲淡的风格也得到了体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