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杨飞卿国录》宋喻良能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喻良能

《送杨飞卿国录》原文

杨侯作录来成均,野鹤昂昂端不群。

一朝议论不入意,弃掷禄位如浮云。

群公挽衣留不住,直入苕霅亲耕耘。

惜吾无力叫帝阍,不能以侯直谅闻。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杨侯担任国子监的学录来到京城,像野鹤一样昂首挺胸卓尔不群。 但有一天你的议论不合人意,你便放弃官职和地位就像看淡浮云。 大家都想挽留你,却无法留住你,你直接回到了苕霅种田。 可惜我没有力量召唤宫门,不能通过你的直谏让国家知道你的忠贞。

诗人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在对友人的经历产生感慨的情况下而创作的。虽然其并不受重视,他还是坚守自己的一份忠贞和诚信。 这一篇诗意重在对美节的颂扬。正象原诗序所说,此人辞去了学录的职务,并非因物质上的原因,而纯粹是由于自己思想上不和调的原因,他在困顿的生活中坚守着自己高洁的情操,具有志洁行修,敦品励行的高尚品质和品格,与周围那些寡廉鲜耻的庸碌之徒相径庭。而元晦爱其为人 ,特别写这首诗赞美他的高尚情操和品格。

诗歌开头两句点明杨飞卿来京任职的原因。次四句紧接上两句展示杨飞卿的情怀:他不以弃掷禄位为悔。“直入苕霅亲耕耘”一句说明他离职后到乡间务农去了。“群公挽衣留不住”四句则表明大家都很赞赏他的气节,也想挽留他再作些有益的工作;但却无可奈何。至于为何会这样,以寄托不尽全的遗憾心情 。 尾联回忆他去京赴任 ,表明他们只是一般初次相交的关系(这样也可以省却叙及以往友情的许多麻烦),到无情的贬职、迁谪开始之后。或许他是失去了原拟通知的一切可能等更感孤独无告了罢。寄托了自己的惋惜、叹惋之情 。“惜吾无力叫阍”一句 ,把作者自己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情绪,融入惜别深情之中,堪称一篇寄托遥深,有境界开阔之感的佳作 。此诗既歌颂了杨飞卿的耿介高风和可贵气节,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失落之情和对贤者的惜叹之意。

送杨飞卿国录赏析:

这首诗在送别中更寄托了作者自己的情怀和感慨。喻良能一生没有大官,不得志于仕宦,晚年回到故乡义乌闲居,寄情于诗词创作和田园生活,具有隐士的风度。诗的首两句即点明杨飞卿来京任职的原因。“成均”是国子监的别称,“野鹤昂昂”四字既描写出杨飞卿身居闲官的自得之意,也写出他超然物外的气质。三四句是杨飞卿的受挫被贬,“一朝议论不入意”,在京城由于意见不合于流俗而受到排挤是当时士人共同的特点。而“弃掷禄位如浮云”,表现了杨飞卿的洒脱不羁。“群公挽衣留不住”正承上“不入意”而言,于此可见当时公卿士大夫趋炎附势之风。“直入苕霅亲耕耘”,一句说明杨飞卿并没有为个人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一旦决意离去便归隐乡间,重操旧日农具于苕霅之间亲力亲为。“惜吾无力叫阍”一句则表达了作者自己因无权势而无法帮助朋友的无奈和叹惋。整首诗虽是送别友人之作却借以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失意落拓的无限感慨。诗人把友情、自己的一腔感慨之情以及对于当时社会上各种势利小人的无限唾弃之情全都融汇在诗里了。可以说这首诗具有清丽宛转、抑扬顿挫之美,兼有白居易、王安石两家风格而又自成一体,清新可喜。值得一说的是诗人表达出的思想情感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一种共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足见他在不得意于仕途时拥有在诗中替杨飞卿及当朝自己的向往来说志的可能性确是最有效率的抱负 。他们喜欢为人撰写一些手疏表章或者红纸治病药物处方得能够轻松解决一定的收益并且漂荡人生的因素随着信念奉行扩散生长可使如陷浮云的仕宦人生得到一种超脱和慰藉 。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