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以质奖私》唐黄滔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黄滔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以质奖私》原文

抟将盛事更无馀,还向桥边看旧书。

东越独推生竹箭,北溟喜足贮鲲鱼。

两回谁解归华表,午夜兼能荐子虚。

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

现代文赏析、翻译

黄滔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荣归故里的欣喜和赞赏。以下是我根据原文进行赏析,同时也附带了一些现代文译文。

诗的第一句“抟将盛事更无馀”,就“捧金紫还乡”一事,表示祝贺,并把这特大喜事比作抟空气,无余无剩,极其盛大。金紫是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用以代指官职。这句诗中,黄滔对友人荣归故里的赞扬之情溢于言表。

“还向桥边看旧书”,这一句描绘了友人回到故乡,桥边重温旧日读书生活的场景。这一描绘既体现了友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黄滔对友人学识渊博的赞赏。

“东越独推生竹箭,北溟喜足贮鲲鱼。”这两句诗中,“东越”和“北溟”是古代对友人故乡和故乡之水的称谓。“竹箭”和“鲲鱼”则是借代,分别代指友人的故乡和友人的才华。这两句诗表达了黄滔对友人的才华和故乡的热爱和赞赏。

“两回谁解归华表,午夜兼能荐子虚。”这两句诗中,“华表”和“子虚”都包含了典故。“华表”典故出自《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这里用“两回谁解”来表达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而友人能两次荣归故里,是何等的荣耀。“午夜兼能荐子虚”一句,“子虚”典故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里用来说明友人的才华横溢。

最后两句“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中,“头冠”在这里也是典故,源自屈原《离骚》中“莫毛之冠”。这里黄滔以行动为喻,希望友人能够始终保持热情,不要疏远故人。这一结尾再次表达了黄滔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黄滔对友人金紫还乡这一盛事的赞扬和期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交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黄滔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