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千秋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道书:玉女鼻端有黄点。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篸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
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步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悬隔。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赏析的一首《念奴娇·水仙》
念奴娇·水仙
文/王千秋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道书:玉女鼻端有黄点。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篸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
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步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悬隔。
这是一首借水仙以自喻的词作,通篇言女子清高脱俗的品格。这种“以花自喻”的写作手法在词中较为少见。
上片以描绘水仙的高洁形象为主。“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三句,点出水仙生长的环境与特征:水中开花;然而它并不凭借人事之力,而是自然天成,表现出花格的高洁。作者起笔便为全篇定下了基调。“玉陇”二句,承上意,描绘出水仙的形态:那淡雅的叶儿,娉婷袅娜;花蕾上略带几分鹅黄,宛如仙女那点缀鼻尖的金点。这两句,一方面由外形摹神,侧重于刻画;另一方面又不单纯停留在形似上,而意在言外,透出内在的高洁气质神韵,故下文就进一步写其对境的幽深和境界的高妙。“依约西湖清魄”,兼带描绘与议论于一体。一方面描绘了水仙那清丽潇洒的身姿与明澈如西湖的魂魄相仿佛;另一方面又点出了水仙气质的高洁脱俗。“西清”二句一赞其香色俱佳。“西清”本指西郊帝王花园中的清雅幽静之处。这里是借指词人居处。“绿带垂腰”等三句化用李贺《美人梳头歌》中“绿云垂腰双髻小”之句。则水仙垂丝绿带、袅袅娉娉之姿可见可闻。“索句撩元白”一句语带双关。既赞水仙窈窕身姿与素洁品性合为一体使人为之作诗咏叹;又赞美仙品格清雅幽独不类流俗可比拟老夫子诗公白傅之高蹈隐逸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西”“元”“碧”等三字与前面“依约”一词均语带双关为水仙增添了神韵和风采。
下片转入追忆。“常记月底风前”二句叙写词人对水仙最为难忘的印象:“水沈肌骨”,即形容水仙肌肤莹洁如水沈香似冰雪一样清新脱俗。一个“瘦”字赋予水仙以人的情感给人以柔中见刚、楚楚动人的感觉。“生怕因循纷委地”二句一叹水仙品格难再得也。“生怕因循”等三句由花香引出一种高雅脱俗的品性:唯恐因循变通便让水仙从眼前轻易地飘然而去。“缥槛”三句言水仙已入深闺之中被严加保护珍藏起来再也不轻易抛掷在人世间了。“等差休问”二句语意又近双关。言不要把水仙与凡品相提并论而使之悬隔也。“等差休问”,谓不要对水仙品节加以品评。作者于此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既慨叹美人难再得而又流连难舍去也。此作全篇皆以咏物为主而处处恰切着题旨言辞含蓄而意蕴深长堪可玩味不已。
全词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笔调轻灵,语言清新,显示出词人高雅脱俗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