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皇甫涍
帆飞川路永,烟雾杳空溟。
蓼积寒江渚,枫凋古驿亭。
日沉昏溜影,云起乱峰形。
入夜看牛斗,安知有客星。
当然可以。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现代文译文:
夜作
明代 皇甫涍
帆飞川路永,烟雾杳空溟。 蓼积寒江渚,枫凋古驿亭。 日沉昏溜影,云起乱峰形。 入夜看牛斗,安知有客星。
这是一首夜泊的诗。首联“帆飞川路永,烟雾杳空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夜航画面:大河之上,一叶扁舟乘风破浪,向前飞驰;两岸烟波浩渺,扑朔迷离,空阔无际。这里,一个“飞”字既状出船帆高扬的神速,也烘托出诗人急于归家的心情。这两句把空间和时间都扩展了,不仅写出了夜航的自然环境,也带出了夜深人静的气氛。
颔联“蓼积寒江渚,枫凋古驿亭”,继夜航的环境之后,又描绘了泊舟的处所——江边的一个小洲上,蓼花在严霜中纷纷飘落,枫树也凋零着叶子,仿佛是古驿亭旁边的两棵树。这里不写人,却胜似写人。诗人以“寒江渚”的环境来突出客地的荒寂、冷清;以“古驿亭”来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而“蓼积”、“枫凋”的意象也颇具深秋深夜的特色。
以上四句诗人对白描画面作了一点色调、气氛的提示和烘托,接下来便让读者自己去驰骋想象:夜色渐深,一轮落日徐徐沉入水溜之中,天空的云彩簇聚翻滚,幻成了一片乱山形的连绵起伏的山峰;入夜了,牛斗二星映入眼帘,他哪里知道(也根本想不到)这有星斗的夜空竟会有他的客舟伴随着呢!这不仅细致地表现出羁旅他乡的诗人的焦灼心情和盼客归而又不能实现的惆怅与感伤(面对满天繁星却疑虑自己归期未到),而且颇有诗意盎然、引人遐想的妙趣。清代评论家陆次云称“入夜看牛斗”二句为“晚唐所不能道”。
这首诗以自然环境的变化(从白昼到黑夜)为线索,从夜航的动景到泊舟的静景,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特征和情味的深秋夜景图。诗人以景起,以情结,景与情相融。在这宁静而清美的夜景中诗人感到了自己对外乡、对故友、对家室思念而造成的哀愁、烦乱和寂寞与苦闷——诗人正需要通过此行此诗慰籍、解脱与感动的瞬时独白吧。或许他想通过外物的借以忘怀吧!或许他想通过外物去追求一种美与和谐吧!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吧!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瞬间的感受和遐想而已。
现代文译文:
夜幕降临,船帆高扬,大河之上飞驰向前。两岸烟波浩渺,扑朔迷离,空阔无际。江边的小洲上,蓼花在严霜中纷纷飘落;古驿亭旁边的枫树也凋零着叶子。夕阳渐渐沉入水溜之中,天空的云彩簇聚翻滚;入夜了,牛斗二星映入眼帘。我哪里知道这有星斗的夜空竟会有我的客舟伴随着呢!这真是有趣啊!然而对于羁旅他乡的游子来说却是不尽的惆怅与感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