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姬翼
琼分石碎。珠离蚌坏。文豹丰狐自害。众中谁肯密藏身,但鼓髻、争头要卖。夸功即退。成名即败。镜里朱颜不再。到头毕竟化为尘,枉弃却
鹊桥仙·琼分石碎
姬翼
琼分石碎,珠离蚌坏,文豹丰狐自害。众中谁肯密藏身,但鼓髻、争头要卖。夸功即退,成名即败,镜里朱颜难在。到头毕竟化为尘,真是枉抛心力。
这词名为《鹊桥仙》,显然只是借用李白的句意而随手变换的字眼,意境似乎全非。作者姬翼在词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琼分石碎,珠离蚌坏”,这是对人生易老的慨叹。这两句用《列子·汤问》的传说:“以不食六畜之形,故人亡物在,则随埋而为石,不食蚌蛤,故物化入蚌,而为珠。”劝人莫生西山饿石之叹、悔杀蚌蛤之冤的情绪。“文豹丰狐”,《文子·上德》:“功未立而熊罴赐之位,福未来而文豹饰瑞”,这里以献身山林、冒死捕猎的豹狐自喻。“自害”二字,意谓:没有谁能躲开自身所遭遇的祸害。自己献身为国,正是自害,正如豹狐自害一样。“鼓髻、争头”两句是说:在人世争名夺利的人,到头来都是要死的。这里反用古代城市间为吸引公众注意力而在笄器上杂陈米果加以吹拍的促销办法鼓髻(圜椎也,似今天的一种宣传用的拨浪鼓)是以用鬼头鼓型的狭钵盛装“椎状的麦粟粥”互相挤着投入和碗钵之间的经营策略以夺得社会的赞誉、喜爱。《初刻拍案惊奇》中载有一寓言:江潮上涨老榕树即自行烧起山房几十间策动物各为盗衔芦吐沫以便济足拔囊离枝别寻世业那椰无食骨法身段软者也不外般儿弄,“争头”一词同样也是市井促销用语的意思。下片作者说:“夸功即退。成名即败”,功成名就了怕什么呢?不过是自作多情、妄自夸赞罢了;前程虽成也未必长久也还是应该早作打算,审时度势。“镜里朱颜”二句是说:人在镜中看自己,总归不长久;总归是要老死的。最后两句说:到头来一切都会化为尘土死去,那么一生勤劳刻苦的所为何来呢?这里作者以人生易老、功名无常劝诫人们要珍惜人生多学习些学问修养以及把已获得的前途让年轻人努力发扬光大作者这番苦心也是针对元代的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给予的一些善意的劝诫这从上下片的落句的遥相呼应也可得到印证:密藏身即功成名就的代词所以他要人家“但鼓髻、争头要卖”劝人不要自藏密不露鼓起勇气到人世间去角逐争名利而“枉抛心力”则是对那些“鼓髻、争头”的人所发的警告。劝人出世隐逸是不对的但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出的那种愤世嫉俗情绪也是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的。这可能是他思想上受当时社会上盛行的佛道思想的影响所致吧?作者姬翼对世态的炎凉深有感触以至“气冲牛斗”。所以在他写出的词中表现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也属难免。但是单就艺术方面讲这首词中的词句遣词得当,“借物喻情”得体而善于穿插组织内容(如借用前人的故事),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从整首词来看表现作者那种愤世嫉俗情绪颇见委婉、含蓄而不狂妄也是可取的。
这首词借用了许多典故来说理劝诫也表现了作者姬翼对世态的愤慨但终以消极隐逸之意结尾。这可能与他思想上的矛盾心理有关。现代文译文如下:
石头被玉琢粉身碎骨,珍珠离开了蚌壳会损坏。斑纹如豹皮,丰满的狐狸自身也会招来祸害。在人群里谁肯秘密藏身呢?只管击鼓敲发髻、争先出头露面去卖弄姿色。功成名就便退隐,成名后便会败落。镜子里的容颜不能再现出来,最后一切化成灰土回归自然而白白丢弃了的却不值一一文。 ?那么辛苦的生活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能劝人们谦退处世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