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懊侬歌十四首 其一》魏晋魏晋佚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魏晋] 魏晋佚名

《懊侬歌十四首 其一》原文

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

黄牛细犊车,游戏出孟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抱歉,无法完全理解您的问题,请问需要对魏晋佚名《懊侬歌十四首 其一》进行赏析吗,我可以尝试分析一下。

懊侬歌十四首 其一

魏晋佚名

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 黄牛细犊车,游戏出孟津。

这首《懊侬歌》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写了一个女子在丈夫出征后,为不能给丈夫缝制好衣裳而感到苦恼和发愁,而实际上却表达了当时社会上广大妇女对丈夫、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丝布涩难缝:指妻子用丝织的布太涩(不光滑),难以缝制衣服。涩:粗糙。侬:是古时吴地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说法。此句反映出当时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郎”,称自己的孩子为“小郎”;于是有人便误将“小郎”称为小丈夫或郎君。那么称妻子为什么就理所当然了。这里的“侬”读第三声时是“我”的意思,吴人或北人都如此读。但在诗中,它应该读成第一声,意思是妻子。因为诗人在这里要表达的是那种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生活的苦乐。这首诗中的“侬”和后面的“侬家”“侬自”都应读第一声。“令侬十指穿”是说妻子十个手指头都穿破了,还不会做衣服,表达了女子心灵手巧和勤劳的美德。也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牛”在此并非实指牵拉的黄牛,而是对车辆的代称;“犊”是指小牛。在当时孟津(洛阳附近黄河的重要渡口)一带有大规模的“相州之盟”,是一个出征将士的集结点,许多家属都在此地的车辆中相会团聚,孟津这一地理特点对当时的妇女产生了审美影响,因而诗中女主人公希望和男主人公在那里游玩相遇的愿望是合理、可信的。这首《懊侬歌》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一个爱情主题。生活小事见真情,“乱丝无绪在心头”。在生活中女人不是万能,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男人出门在外不能时时刻刻提醒女人怎样做才是最好;当女人失误时他便失望至极;但他更多想到的则是如何及时安慰女人。使他看到女人真挚的爱情;而不是一时之愁苦与哀怨!这也正应了诗人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小事见真情”。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不落俗套、新鲜有趣。作者把人物和情节很自然地融化在诗歌的形象画廊里,生动活泼、清新刚健、风神独具,倾倒了后世诗人。这也是我国南方文学的传统特点之一,是我国南方文学俗文化倾向的一个生动表现方面之一。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比较薄弱薄弱甚至匮乏的要多。就上述这一点来说它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上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和研究空间!现代译文:细密的丝布难于缝合,使我的小手十指穿通。黄牛拉的小车轻便,在孟津游戏游玩轻松自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