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帝义熙初谣二首 其一》魏晋魏晋佚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魏晋] 魏晋佚名

《安帝义熙初谣二首 其一》原文

芦生漫漫竟天半。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安帝义熙初谣二首

魏晋佚名

芦生漫漫竟天半。 贫儿衣尽百忧攒。 白骨不如归骨臭。 生时何盛死何陋。

这是一首民谣,表现了人民的苦难和对生活的不满。芦生,芦荻丛生,暗指乱世之中,人们生活艰难,连芦荻都长得漫漫遍野。贫儿,穷人,这里指生活困苦的百姓。这首民谣的前两句“芦生漫漫竟天半。贫儿衣尽百忧攒”,描绘了穷苦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乱世之中,连芦荻丛生的地方都是半边天,可见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而穷人身上的衣服几乎破旧不堪,各种忧愁烦恼缠绕着他们。他们生活的困苦和不幸让人同情。

后两句“白骨不如归骨臭。生时何盛死何陋”,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白骨”二字暗示着战争、灾害等灾难下,人们的死亡如此突然而快速,竟然连骸骨都被丢弃不顾。“臭”字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混乱、惨烈的场景,使人们想起了脏乱的气息。“生时何盛”是对穷困生活最直接的表达,尽管他们在生前享有一定的荣誉和富贵,但死后却如此凄凉、无人问津。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痛心疾首。

这首民谣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对生活的不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悲惨命运。它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批判和反思,也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警示和提醒。现代文译文可能是:“看那芦荻生长满天半,穷苦百姓生活担艰难。生前荣华身后事,白骨不如归乡臭。”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出诗歌的原意和精神内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