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戊午吟 其一》明高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高攀龙

《戊午吟 其一》原文

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

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

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

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高攀龙的作品,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圣贤之道的独特理解。高攀龙是一位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他的诗也反映出他对学问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第一句:“圣贤止是学为人”。此句言明高攀龙对于圣贤之路的见解:做一名圣贤就是要学做一个真实的人,这也与古代哲人对德性的理解和生活哲学的标准相符。儒家教导人们要在自身的修身和成长过程中寻得智慧,使之通向美德。他所说的“学不知天”是说不知道更高的领域就不能被视作真的圣贤。这里的“天”不仅指自然,也指道德和真理的领域。

第二句:“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这里,高攀龙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以“天在人身”比喻真理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以“春在木”比喻道德和真理的萌芽在人的内心生长。而“木涵春”则喻为人如何在天地的统一中找到内心的温暖和生长力量。这里的比喻把内在世界的生命力和外在环境的因素融为一体,以此凸显真理内在本质的意义。

第三句:“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在明确了自己要寻求内在的真实性和与自然的合一性后,高攀龙指出“万殊”的区分可以显现真理,“一本”的研究才能达到“仁”的境界。这里的“万殊”代表了世界的多样性,“一本”则代表了统一性,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仁爱的本质。

最后两句:“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高攀龙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和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时,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这里的天人合一不仅是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融合,也是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与人的存在的融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高攀龙对圣贤之路的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他强调了学问与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他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