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霜天晓角·湖上泛月归》宋姚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姚勉

《霜天晓角·湖上泛月归》原文

秋怀轩豁。痛饮天机发。世界只如掌大,算只有、醉乡阔。烟抹。山态活。雨睛波面滑。艇子慢摇归去,莫搅碎、一湖月。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霜天晓角·湖上泛月归》是宋代诗人姚勉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的是湖上泛月归的情景,而这首词则是作者以自己一贯的旷达态度来对待人生,以湖上月景激发诗兴,抒写了最合乎理想的人生态度。

“秋怀轩豁,痛饮天机发。”起笔之处,就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开阔明朗、充满秋意的境界中。作者姚勉字雅观,与湖州(今浙江吴兴)毗邻,他一生最热爱湖州的橙黄桔绿之时──即秋季。“秋怀轩豁”,这是多么开朗、豁达的情怀!映入他眼帘的秋景最宜于痛饮,来映衬作者敞亮的心情,犹如鹤唳青天。“天机”乃自然的生机奥秘也,既暗示湖上开阔明丽的景色由以顿生,饮酒之所以兴致勃勃,又表明了作者胸襟中蕴含着一股勃发的豪气。

“世界只如掌大,算只有、醉乡阔。”作者以开阔的胸襟写出了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这里一个“阔”字用得极好,它把作者的胸襟意念与所处的客观环境统一起来了。这里似乎可以窥见作者对世界认识的一个侧面:即人生的世界,社会的天地,也不过如自己的手掌般大。这也就暗示着下文所说的湖面的宽阔更广阔得多。下文就以荡漾无阻、高蹈出世的豪情描绘了一幅湖上月景。

“烟抹。山态活。雨睛波面滑。”湖上轻烟袅袅,远山依稀朦胧的风景活跃奔放了,而经过雨后的水面泛起阵阵银波,“抹”字的功用既描绘出云雾掩映的山光水色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这两句的对仗是相当严整的),也展现了一个由满湖雾气中奔腾而来的活泼生动的水的世界。“晴”“雨”“抹”一组相邻字词串连得很有音乐美,可以想见其天空澄澈、湖水氤氲的水墨山水画一般的恬适优雅的气氛。

“艇子慢摇归去,莫搅碎、一湖月。”是写岸上景色的转移。“一湖月”明写湖上所见:深秋澄澈的月光在湖水波面荡起一片碎影,仿佛是月儿在乱纷纷地跳动。一个“搅”字又将水鸟惊飞、风波顿起的喧闹场面赋予了人格化。尽管是写动景,却也暗示着归艇的划动。写动更应写出归艇从容不迫、慢摇徐行的悠然自在的情态。“莫搅碎、一湖月。”这是作者由动景引起的联想。这里一个“莫”字颇可玩味。它既可理解为劝诫之辞,勿去惊扰湖面的平静以致搅碎月影;也可理解为:人生在世,何尝不在一片宁静和谐的境界中度过?现在不过是超然物外、寄情湖山而已。

这首词的重心是在“慢摇”、“归去”,这里隐含着对名利场中人醉心名利妄自菲薄所持的不平和蔑视的态度。“只如掌大”、“天地蜉蝣”、“轩豁痛饮”,是将名利世界拘束置于室外的大天地里高远旷达的人格里完全洒开的前提,是一句为大多数人醉心名利蝇营狗苟因而得不着丝毫喘息的话头;“搅碎一湖月”,实是以外在世界如泡如烟空幻短暂的话进一步突出心灵空间有广阔美丽的超凡脱俗的人间胜境更高远美好的感化警策人灵魂的现实或企图由此形成了艺术美享受的一大前提因素也就传达着恬适而内美的情怀;这种情怀以闲适的形象表现出来更给人以美感享受和启迪良多。

综上所述,“现代文译文”如下:

开阔明朗的秋天景色中,痛饮畅快淋漓。世界只如手掌般大,算来只有醉乡更宽阔。烟雾缭绕的山峦活灵活现,雨后水波光滑明亮。撑着小艇慢慢归去,切莫搅碎了满湖月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