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姚勉
我亦欲怀三赤珠,陆郎有母繄独无。治生复人谏止,亦岂能有千头奴。
在风尘中穿行,虽然辛酸但总还是有盼望。那是一颗矢志报国的赤诚之心。身为子如姚勉也欲手挽三宝赤珠以馈于国。但我手中只攥着一束光芒——不知路上的这位“陆郎”有无母嗣(常在父亲身旁指亲兄弟,也可借指友人)。
若我欲怀揣三宝赤珠,这赤珠便是国家之需,百姓之望。而陆郎却有母无嗣,我欲谏止治生者,劝他莫再让陆郎承受这份孤苦。这又岂能是轻易做到的?千头奴虽能解决一时之需,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这究竟是多么艰深的隐痛,这里却又妙用典故,“谁道群生性愚拙”,指在忧世困顿时还能感悟些人生、治生之道的哲理,因而于艰苦体验中再奋起,“经世宰物岂无闻”。 眼前既可见苟且之事又该如何处理?小计寸把丈见(土地)、即学也不得。“束发常攻此类经”只能表明昔日的豪言与自信与现状不期然的激烈冲突与冲突中的冷静、从容、笃定。“雄才琐细颇不恶”一笑收尾。再联想起如宋、元纷扰时期下层劳动人民连微小的衣食也无法维持的现状。诗意出人意料,而“雄才”与“琐细”的对比,又显得那么合理而深沉。
此诗在“怀三赤珠”的典故中寄寓了作者对友人陆郎孤苦生活的同情,对治生者的劝止和对治国的忧思。全诗古意盎然,又颇多机趣,实属佳作。
现代文译文如下:
我也想寻找那三颗能改变国家命运的宝石,但我手里只有一位名叫陆郎的朋友。他有母亲却没有兄弟姐妹,需要我劝止治生者不要给他更多的困扰。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毕竟千头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这一切该怎么处理呢?那些微小的土地和学问又能有什么用呢?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这就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