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俊上人雪崖》宋姚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姚勉

《赠俊上人雪崖》原文

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雪崖来到这里寻找雪坡的诗,这里的崖险坡平,雪景很美。我常常羡慕僧房里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这总比那些俗客在窗下听着雪声要好。岩石吸收了泉水,不再有水流声,石头压住了梅花,梅枝侧着生长。等到火炉烧起来,融化了一片片白雪,这时候,门外应该是一片银白了。

原诗赏析:

此诗表达了赠与友人的深深情意的同时,也寄寓了对当时僧人与世俗之人所处环境的种种赞赏之情。诗的前两句便直说其来意,他要追寻雪坡诗中的景象。“崖险”一句恰与好友之游历足迹相关连,“雪总宜”虽一语带过,然亦可与之对应。不过所访雪坡未遇而归,却也令人惋惜。

接下去两句诗中便有对雪景的描绘了。它紧承首句而来,描绘出僧房周围的环境,使人想象到僧人生活的清幽。“每羡”两句,却将俗客与僧人加以对比,俗客不能来此赏雪,听不到窗外雪落之声自然是遗憾至极,此诗也将他轻蔑之词贬责甚妙。虽然他所来雪坡未能观赏到却也为写诗之意布下草稿一般起到兴象的作用。“岩”句说明此刻户外静谧无人惊扰;而在小憩的山石之旁却是新春之际还未抽芽的寒梅,“折梅逢其神寒”,说的就是此类境界了。结尾二句笔锋一转再从门外风雪中写到红炉之上水沸以形成映衬;前者境界森肃;后者却是一片升腾活气;“红炉融一片”,情景妙不可言;天气的恶劣正是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藉此透露出来的心境却给人十分真切的感受。总体上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崖、雪坡、折竹、水溜、梅花、红炉等意象来展现一种森肃中蕴含生气之美的意境同时通过对僧人、俗客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清幽境界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僧人的赞赏之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