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元] 王处一
石中隐玉,蚌内藏珠,须凭匠手功夫。里面真光,显现恰似元初。欲要明心识性,把般般、打破空虚。清净处,见天如玉案,秋夜蟾孤。自是十方明彻,握阴阳枢要,尘垢难拘。古往达人,因此妙入无馀。论甚千枝万叶,与儒门、释道同居。常归一,证圆成了了,得赴仙都。
神光灿
石中隐玉,蚌内藏珠,须凭匠手功夫。
里面真光,显现恰似元初。
欲要明心识性,把般般、打破空虚。
清净处,见天如玉案,秋夜蟾孤。
石中隐藏着玉,蚌壳里蕴藏着珍珠,这都需要能工巧匠精心琢磨。其中透出的真实的光明,显现的时候就像旭日东升一样。想要明心识性,必须打破所有的空虚和妄想。清净的地方,看到的是如美玉一般的天空,秋天的夜里,月亮显得格外孤独。
自是十方明彻,握阴阳枢要,尘垢难拘。
自然是四面八方都明亮通透,掌握了阴阳的枢纽要点,这些尘埃污垢便无法束缚。古往今来达观的人,都因此而通达妙理,进入了无拘无束的境界。无论千枝万叶,无论是儒家还是道释,都归于一点,证得圆满澄澈,就能加入神仙的行列。
这首诗是王处一首表达超脱尘世、通达真理的诗。他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他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也看到了生活中的困扰和束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能够打破这些束缚,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超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追求,也是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和引领。
在诗中,“石中隐玉,蚌内藏珠”比喻内在的美好被外在的尘世所掩盖;“打破空虚”则表达了对虚妄的破除和对真实的追求;“清净处”则是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提升;“握阴阳枢要”则是对宇宙规律的掌握和理解;“尘垢难拘”则是对束缚的超越和对自由的向往;“常归一”则是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和归宿的寻找。这些比喻和哲理,都表达了王处一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