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杨蟠
落日愁飞雨,云中一线明。
西湖将尽处,忽见大江横。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慈云岭,在杭州西湖边栖霞岭上,宋时岭上有慈云寺,为文人雅士游览杭州时常憩之所。杨蟠这首小诗用“落日愁飞雨,云中一线明”八个字,精妙地画出西湖雨中晚景。
首句“落日愁飞雨”,落日本来是惹人愁思的,何况又加上使人愁的飞雨。诗人用“愁”字,把雨滴闻声的愁情赋予诗境,使它更带有感情色彩。第二句“云中一线明”,写雨后云开日出,在云缝里见到一道明亮的光线,使人感到满天云层都在悄然解散。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前四字是视觉所见,后四字则是视觉所感,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第三句“西湖将尽处”点出诗人所在的位置是西湖即将逝去之处。此时雨住云散,夕阳复出,苍茫中的西湖更显得空旷无际,这境界与诗题“慈云岭”是十分合拍的。由于岭居山脊,可俯瞰西湖,所以诗人看到的是“西湖将尽处”,他此刻正由岭上走向那开阔的远地——“忽见大江横”。这就是末句“忽见大江横”要表现的主景。大江横而西湖去,空间更大了。而“忽见”又使人感到这景象突兀而来,进一步表现了“险峻”。这就是诗的三、四两句所构成的意境:它以急雨般强烈的节奏,奏出了雨后慈云岭上空辽阔壮美的秋色天籁。
全诗用字精准而富于生动。如“愁”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突来风雨的感受,又把这景物与诗人的心情紧紧地扭结在一起。又如“忽”字,既与“将尽处”呼应,又表现了“忽见”的惊喜。这些字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首小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了雨后慈云岭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急雨中去、横江而过的情状。笔墨之简炼,已经到了使读者无法辨识笔墨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