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踏莎行 原调作灵寿杖》元刘志渊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刘志渊

《踏莎行 原调作灵寿杖》原文

灵寿一枝,瘦同鹤胫。肌轻体赤幽人称。住行坐卧不相离,穿云过水常随定。豁散迷津,指回斜径。扶危助险通神圣。依时搅拨虎龙争,尖挑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踏莎行 原调作灵寿杖

元 刘志渊

灵寿一枝,瘦同鹤胫。肌轻体赤幽人称。住行坐卧不相离,穿云过水常随定。 豁散迷津,指回斜径。扶危助险通神圣。依时搅拨虎龙争,频挑金屑何曾冷。

此为作者自赋杖歌也。诗人一生沉沦不偶,然乐观奋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笑傲群雄,吟哦纵酒,好不潇洒!一枝削瘦的灵寿杖,出幽入冥,陪伴他登山临水,寓居作诗。经常不断地敲打、抖落它的污垢尘屑,使其锋刃不失。就如同斗室的壁炉边随手拿起身旁的长满刺瘐的铁炉帚不断地挠拍余灰上的死角余煤那样,“扫光飞来绊腿枝”后又令人想高吟一首快诗痛快生活所具有的活力与魅力。“频挑金屑”两句总结全篇,金屑即金屑竹沥,谓杖之锐处经常洒上珍贵的竹沥润泽它。润则更锋利耀目,挑之不冷,故曰“何曾冷”。刘志渊以赋诗饮酒自娱自足,诗酒逍遥之中,不免流露出一种傲视世俗的狂放之气。

现代文译文:

这根拐杖就像灵寿树做成的,瘦削得如同鹤腿一般,肌肤轻巧,体表呈赤红色。在幽静的地方人们都称它为宝物。它住在哪里就跟着到哪里,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不会分离。穿行云层,走过溪流它总是陪在我身边。打扫拐杖中的污秽让拐杖干涸顺畅之路有了它更加的顺畅辉煌了,危险到来时用它稳定慌张的心情还去会遇到大的困扰。正当兴到时又猛力击打会使得虎龙各显神通为了生存拼搏相互较劲残杀及寻找一席之地,,开镐如金石般清脆的声音,那么的铿锵有力何曾感到过寒冷和清寂呢?

刘志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不羁,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