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心月
杨岐谈笑之中,换了白云心肝五脏。
而白云愤闷之际,抉了杨岐鼻孔眼睛。
若在今时亦未可,祸不入谨家之门。
宋代诗人释心月的《颂古十六首 其十二》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描绘了杨岐和白云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处世哲学。下面是我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以及对诗中意象的现代文译文:
这首诗的主题是杨岐与白云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禅师与弟子、智者与愚者的对比。杨岐在谈笑之间,就改变了白云的心肝五脏,让他从原来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领悟到禅的智慧。而当白云感到愤闷的时候,他选择了戳破杨岐的鼻子和眼睛,表达了他的不满和反抗。
在诗中,杨岐的形象被描绘为一位智者,他以谈笑的方式引导他人走向觉悟。他的谈笑风生,如同春风化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他的智慧和慈悲,使得他能够改变他人的心性,让他们从困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白云则被描绘为一位有性格、有情感的弟子,他在受到杨岐的引导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反抗。他的愤闷,可以理解为他对现状的不满,对禅师的引导方式有所质疑。他的抉眼鼻孔的行为,虽然看似激烈,但实际上是他表达不满和反抗的方式,也是他寻求自我解脱的过程。
在现代文译文中,“祸不入谨家之门”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谨慎的人不会招来祸患。这句诗是在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谨慎,避免因自己的行为而招来祸患。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冲动而犯错。
总的来说,《颂古十六首 其十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通过杨岐和白云的形象,展示了禅师的智慧和弟子的个性,以及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因一时的疏忽或冲动而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