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康成》宋林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康成》原文

播殖为亲养,家贫至假田。

焉知后学者,尽唤作儒先。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康成》是宋代诗人林同的一首诗,主题是赞颂郑康成的孝行。

首句“播殖为亲养,家贫至假田”,描述了郑康成家庭贫困,为了供养父母,不得不用借来的土地进行耕种。这种孝顺的行为,令人感动。

“焉知后学者,尽唤作儒先”,第二句则是诗人的感叹。诗人看到郑康成后辈的勤奋学习,他们都被称为儒者先师,但诗人却感叹他们并没有从郑康成的行为中真正学到孝道。这可能意味着诗人认为,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在于心灵,刻印在血液里的传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仰,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孝”。

全诗展现了林同对于孝道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寻求,这是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真挚的情感,诗中的反问与反思也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性中固有的“孝”的力量。

现代译文如下:

在贫困中,郑康成播植粮食以养亲。家贫到借田的地步,然而他并未抱怨。他怎么知道他的后辈学者们,只是被唤作儒者先师呢?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孝道的意义,只是盲目地跟随。然而,真正的儒者先师,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应该是深深地烙印着孝道的精神。

希望这个赏析符合您的要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