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严遂成
阿父何乃挞名士,树杪大声呼不止。
书之于壁乌母谣,堂皇裸跣衙鼓敲。
簿牒堆案漫省视,矫首飞鸟孤云高。
何物巡方一御史,是皆世间之盲子。
直前令尔□老□,詈骂犹嫌污我齿。
不过使我不三公,我正郁郁欲归耳。
蓬发斜拖窄袖衫,张筵选伎词汍澜。
回思为官无甚乐,乐民赎罪输弹丸。
清代诗人严遂成的《王裕州廷陈》描绘了一幅鲜明而生动的画面,既体现了官场的纷乱和忙碌,又抒发了诗人的不满与哀愁。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父亲责打名士的场景,展现了官场的混乱和忙碌。名士被责打的声音在树梢间回荡,却无法停止。这个场景揭示了官场中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的混乱。
诗人借用了“树杪大声呼不止”这一形象生动的词语,将名士的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哭泣和呼唤萦绕在树梢间,不仅反映出他对命运的无奈,更彰显了他对这个社会的深深不满。这种悲剧性场景是许多名士被官员冤枉,不得不过着受人责打、奔走于仕途之中的困境的象征。
紧接着,“书之于壁乌母谣”则把矛头指向了昏暗的官场环境。诗人借用了“乌母谣”这一民间歌谣,表达了对那些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不满。这种愤怒和不满在“堂皇裸跣衙鼓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诗人用“堂皇裸跣”这一词语描绘了官员们无视道德、只顾权力的丑恶形象。
诗人通过描绘“簿牒堆案漫省视”的场景,表达了对官场中繁琐的公文处理的厌倦。他感叹自己无法抽出时间来关注民生,只能空洞地看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愁。这种无奈和哀愁在“矫首飞鸟孤云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他仰望天空中的飞鸟和孤云,感受着身在官场的无助和空虚。
而接下来的一句,“何物巡方一御史,是皆世间之盲子”,则是诗人对那个时期昏暗的御史官员的不满。他揭示了当时御史官员们的失职和不作为,暗示他们目光短浅、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这种对官员的不满在“不过使我不三公,我正郁郁欲归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诗人认为自己即使担任了三公这样的高位,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他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助,只想回到家乡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总的来说,《王裕州廷陈》是一首深具情感和象征性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混乱、黑暗、痛苦的官场环境。这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传达了诗人对公正、公平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力把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以现代语言表达出来,但由于古诗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现代文译文可能不会完全贴近原意。不过,我会尽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精神。
在忙碌的官场中,一个父亲责打名士的声音在树梢间回荡,无法停止。这名士的名字被写在了墙壁上,任由乌鸦发出母鸡般的悲鸣。繁复的公务堆在桌上,让他无法抬头看看飞翔的鸟儿和高高的白云。这个巡回御史啊,就像是世间的盲人。他看着老朽无为的地方官吏被骂得狗血淋头,暗自遗憾这辱骂玷污了自己的牙齿。即便贵为三公又如何?面对这混沌的社会现状,他只会感到心中的苦闷,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蓬乱的头发和窄袖衫,显示了他归乡在即的心态。想起做官时也没有多少乐趣,看着百姓赎罪交付弹丸,这才是他真正的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