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李梦阳
亦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
细开疑避世,独立每含情。
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写的一首关于《咏庭中菊》的现代文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咏庭中菊
李梦阳
亦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凌秋气更健,饮露香更清。 细开疑避世,独立常含情。 莫道蓬蒿地,此中有逸名。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菊成为文人雅士吟诵的不衰题材,更有很多因为拥有孤独和高雅之花的菊为人们默默付出一切。这个东篱之下有众多生命力量的“菊”,暗示了在茫茫人世中的文人的傲骨与风骨。
诗人在庭院中种菊,当百花争艳之时,菊并未同群花争春,而是静静等待,在百花凋零的秋天里独自绽放。这菊仿佛凌秋健将,饮露而活,清香无比。诗人借菊以表达自己孤高不群的性情。
“细开疑避世,独立每含情”,此句可见菊虽生在蓬蒿中却有意避开凡尘俗世,“蓬蒿地”既揭示了环境特征又寓示了作者品格。如同春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流放到江南水乡却写出了绝美、绚丽的“香草美人”作品一样,菊花以自己的诗心诗行构建了一种和诗人心灵相通的隐喻与象征。
全诗虽仅四句,却极富韵味。诗以菊花为切入点,以菊的“亦随”、“能后”、“气凌”、“香饮”等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傲高洁之情怀,并寄寓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节操。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使物我融合,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波涛和细流。最后两句诗以景结情,使全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