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梦阳
久处行伍间,渐知苦乐情。
能蟠丈八鎗,徒御不我轻。
府帖昨夜下,烧荒有我名。
秣马待天曙,肃肃寒霜零。
左鞬插雕羽,雄剑跃且鸣。
日高渡黄河,东过受降城。
所羡在灭胡,富贵何足荣。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从军四首 其四》,描绘了一位士兵在军营中的生活和期待,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久处行伍间,渐知苦乐情”,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开篇,描绘了士兵在军营中的生活。久处行伍,意味着士兵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逐渐理解并接受了其中的苦与乐。这句诗透露出士兵对军旅生活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战争的认知和期待。
“能蟠丈八鎗,徒御不我轻”两句,描绘了士兵的战斗技能和团队精神。他能熟练地驾驭丈八长枪,与战友协同作战,不轻易轻视他人。这两句表达了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自信和坚定。
“府帖昨夜下,烧荒有我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军令下达,士兵被征召参加烧荒行动。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的紧迫性和士兵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
“秣马待天曙,肃肃寒霜零”,描绘了士兵在寒霜之晨准备出征的情景。他们秣马喂饱,等待天明,寒霜冷冽,气氛肃杀。这句诗通过环境的描绘,表现了士兵的坚毅和决心。
“左鞬插雕羽,雄剑跃且鸣”,描绘了士兵的装束和武器准备,表达了他们的自信和斗志。左鞬插雕羽,意味着他们将携带精良的装备,雄剑跃动,预示着他们将勇敢地战斗。
最后两句“日高渡黄河,东过受降城。所羡在灭胡,富贵何足荣。”描绘了士兵渡过黄河,前往受降城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消灭胡人的期望和对于功名的淡然。最后一句更是点明了主题,揭示了士兵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们更看重的是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团结。
整首诗以士兵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他们在军营中的生活和期待,表达了他们的坚毅、勇敢和爱国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值得一读。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