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梦阳
夕云郁峥嵘,颓阳入西丘。
返景漏林端,明我屋上楼。
静久得玄理,源澄复何求。
永怀邹阳子,聊以抒我忧。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在狱中所作,名为《述愤》。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层厚重、夕阳西下、余晖漏入林端、明照屋上之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静思得玄理后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两句“夕云郁峥嵘,颓阳入西丘”,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云层厚重,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暗淡。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云层和夕阳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暮色景象。
“返景漏林端,明我屋上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余晖漏入林端,照在屋上之楼的景象。这里的“返景”指的是夕阳的余晖,“林端”则是指树林的边缘,“屋上楼”则是指诗人所居住的房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
“静久得玄理,源澄复何求”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静思得玄理后的心境。这里的“玄理”指的是一种深奥的、难以言传的道理,而“源澄”则是指心情平静、澄清的状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无奈。
“永怀邹阳子,聊以抒我忧”两句,则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邹阳子是友人的尊称,表示亲密的关系。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借怀念友人来抒发自己的忧愁和苦闷,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从整首诗来看,李梦阳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修辞,而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无奈,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给人一种平静、淡泊之感,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静和思考。这种心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政治斗争的反思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