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梦阳
天风下厉霜,海色清严冬。
朱鸟逝云远,玄禽眇焉踪。
翩翩委波羽,鸣飞何雍雍。
去若雪毬散,来疑玉梭从。
回旋渌蒲漪,映照青莲峰。
戏滓不染洁,浴湜转丰茸。
群起若避惊,孤立如有慵。
孔言崇九思,周歌羡斯容。
我容亮多泽,君子良冲瀜。
亦应惧凫雁,幸少宽鰅鳙。
保尔贞素姿,倘附春涛龙。
这首《咏鹭》展现出了李梦阳深邃而清雅的诗笔。
李梦阳生活的年代,是大明朝日益趋于没落的时期,面临着新兴市民阶层文化的挑战,此时诗人并没有悲观沮丧,相反的,却把视线转向了对纯洁美好的自然的描绘。在这首《咏鹭》中,他用轻盈、空灵的笔调将鹭描绘的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读来清新动人。
首先,“天风下厉霜,海色清严冬。”他描述了严酷的冬日,然而并没有陷入沉重的阴郁之中,而是从这一背景下走出了一只精神抖擞的朱雀(朱雀即鹭)。这一景象既是描绘严冬也是隐喻明朝严酷而沉重的政治形势。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朱雀的象征却并未销声匿迹,反而在波涛中舞动飞翔,就如明朝的知识分子面对压力仍坚韧不屈的精神。
“翩翩委波羽,鸣飞何雍雍。”这句诗生动描绘了鹭在风中飞翔的姿态,同时也表现出它鸣叫的声音。这雍雍之声,如同士人坚守节操、慷慨激昂的吟唱,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力量。
“戏滓不染洁,浴湜转丰茸。”这句诗又将鹭的形象与水质清洁与否、周围环境的变化无碍进行了联系,这不仅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于人生态度的描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自我、坚守清白。
李梦阳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描绘鹭的形象,展现了明朝士人在严酷政治环境下坚守节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明朝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量保留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尽可能贴近现代的表达方式。例如,“去若雪毬散,来疑玉梭从”这句诗,现代译文可能就会是“飞舞的身姿如雪球般洒脱,到来时又如玉梭穿梭”,以此表达鹭在风中自由飞翔的场景。这样的翻译尽量保留了原诗的美感和意境,同时又符合现代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