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梦阳
巳巳蒙尘数郭登,驰驱国难有杨弘。
如今岂乏熊罴辈,比较元非击搏能。
忆昔六首 其一
明 李梦阳
巳巳蒙尘数郭登,驰驱国难有杨弘。 如今岂乏熊罴辈,比较元非击搏能。
译文:
回想起那巳巳年,我像郭登一样遭受了战乱之苦,在国家危难之时,我驰骋沙场,杨弘跟随在身边。如今勇猛如熊罴的将士何其多,但是擅长搏击、勇猛冲杀的只有我和杨弘而已。
这首诗写于嘉靖五年(1526),当时西北边境告急,作者随杨一清总督边关军务,奔赴边疆,写了六首诗记行。诗虽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但却无旧诗式的怀古幽思,而恰恰表现出诗人对当前形势的关注,这是一点相当难能可贵的。在这组诗的第一首诗里诗人却蓦然将自己的行踪切入到战争非常时期的前沿——镇兵统帅军府那里;具体的事情是要讨论国家的兵事。诗人在诗中以“巳巳蒙尘数郭登”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关切和以自己的行动保卫国家的决心。
“巳巳蒙尘数郭登”,是指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亲征入侵的也先太师,结果在土木堡被俘,全军覆没。“蒙尘”,意思是皇帝出奔在外,意同“窜身”。这件事震动全国。“数郭登”,也就是号召各地郭登那样的人物来奔赴国难。“驰驱国难”四字凝铸了诗人不顾生死为国效命的高尚精神。“有杨弘”四字是本诗题旨所在,所以诗人将它提在叙述英雄事迹之前。
“如今岂乏熊罴辈”,这一句的意思是:如今哪里没有英勇善战的将士?是说如今各地都有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命。“比较元非击搏能”,是诗人对当前将士们热忱的期望。这联诗句气势雄阔,与前面所写历史上的事迹紧相衔接而又各见其意气风格色彩,出色地显示了李梦阳写古诗歌行体的格调高峻、神韵铿锵。他对精神的慷慨、衣冠的尚义、动作的气豪很有赞赏。“此四君子真多俊异。郭奉先等可辈附丽焉”。大敌当前无忠勇卫国之志的人是没有的,正因为有了忠勇之士如文天祥、张世杰、郭登、杨弘等为卫国捐躯的精神才是国家的骄傲、民族的骄傲。此诗很有价值,它是我国浩瀚文学典籍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充满着的对文天祥、杨一清等人的赞誉之情和对将士们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的歌颂还有利于唤起民族团结的感情因此它是当今作为民族精神的歌颂的一篇珍品收藏永存着它独特的光辉和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