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王豸使既返东月皎升乃与李曹二子径觞吹台之巅口占柬黄子》明李梦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梦阳

《王豸使既返东月皎升乃与李曹二子径觞吹台之巅口占柬黄子》原文

王归不待月,二子共登台。

天地划然皎,山河相荡回。

虫鸣崖底叶,雁影掌中杯。

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根据诗歌原文《王豸使既返东月皎升乃与李曹二子径觞吹台之巅口占柬黄子》,李梦阳此诗体现其逸兴豪情,借月抒怀,对友人表示赞扬之意。首联以月升登台起兴,描绘了明月皎洁、山河荡漾的景象;颔联通过描绘夜色中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颈联则以虫鸣、雁影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场景;尾联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意。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现代文对诗意进行表达。

山中的月亮早早就挂在了东方的天际,在寂静的夜晚中愈发明亮,这就是明代的诗人李梦阳邀请了友人一同登台吹饮,看山明水秀的月色景色,清风掠过心头涌出无尽的逸兴豪情。友人你我乘兴而来,悠然返去。鸣叫的虫声从崖底传来,好似与我们在欢呼,空中大雁的影子映入杯中,像是在欣赏我们欢乐的场景。遥想友人是否还会在寒冬雪夜中驾舟而来,共享这清凉的酒水呢?这场景让我不由得感叹李梦阳与友人的友谊深厚,以及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王归不待月,二子共登台。”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李梦阳邀请友人登台饮酒的场景,月光下的山间小路引着他们走向明月皎洁的吹台之巅。他们在月光下举杯畅饮,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幽与欢乐。“天地划然皎,山河相荡回。”这句诗则描绘了月色下的山河景色,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山川在月色中显得更加壮丽。这是李梦阳与友人共同的豪情壮志的体现,他们心胸开阔,豪迈豁达。“虫鸣崖底叶,雁影掌中杯。”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间的景象,虫鸣声从崖底传来,大雁的影子映入杯中,更显欢聚一堂的氛围。“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最后一句是对友人的赞美之意,期待友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常来此地,共赏月色美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明月皎洁、山河荡漾的景象以及欢聚一堂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谊、诗才和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中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入感悟。透过字里行间,读者能够感受到李梦阳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浪漫气质。他的诗不仅是文人雅士赏玩吟诵的载体,更成为了古人浪漫精神的生动表现。

最后要提到的是诗中提到的“黄子”,应该是指作者的友人黄某。他是否真的驾舟而来就不为人知了。不过这种艺术虚构和想象却让人回味无穷。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人面对明月、美酒和友情的热情与洒脱,同时也感受到了李梦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力。这些精神遗产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