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登啸台三首 其一》明李梦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梦阳

《登啸台三首 其一》原文

阳翟看山二月回,蓬池登啸九天开。

晚立长风摇海色,东西日月照孤台。

现代文赏析、翻译

登啸台三首

明 李梦阳

阳翟看山二月回,蓬池登啸九天开。 晚立长风摇海色,东西日月照孤台。

初春二月,在阳翟(今河南禹州)观赏了山色之后,又登上了蓬池之上的啸台,极目远望,胸襟为之开阔。这时正值傍晚,风吹拂着衣襟,感到身心都融于这辽阔的海色之中了。这时候又放眼望去,看见了被日光照射着的那孤台;日出于东,月映于西,确实给人一种廓清九天的感受。整首诗用了“摇”“照”两个动作性极强的词语,使我们不难感到诗人当时从诗人由山川的近景向宇宙的远景升腾的思想轨迹。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登山临水的行动和感受。诗人登上啸台,放眼远望,海阔天空,胸怀顿时开阔。于是发出了“晚立长风摇海色”的赞叹。这句诗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在洛水之滨见一女神,神采飘逸,宛若凌波仙子。诗人借用了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海风吹拂下,海波荡漾的样子,表达出一种惊异感。同时又以“长风”和“海色”来表达自己豪迈、阔大的胸襟。

诗的后两句是写诗人登台望见的景色。“东西日月照孤台”这一句中,“东西”二字是互文见义,即指东西方向。“孤台”则是指诗人所登的啸台。日出于东而照孤台,月出于西而留空明。由于诗人登台后心胸开阔,豪情满怀,所以日月星辰等天上的景物也显得格外明亮。用这两个形容词来形容日月的明朗,既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又反衬出原来天空景物的清新、明亮,给人以超然、空灵的感觉。

诗中用一“摇”字和“照”字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既生动又传神。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态度。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它通过登台远望的所见、所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写得苍凉、雄浑、有力,使人感到李梦阳并未来势汹汹、盛气凌人,而是以一种开阔、豪迈的心态来展示自己的气势和风采。这种现代感很强的诗作,在古代的律诗中是不多见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