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一》宋张继先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继先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一》原文

学道多多少悟真,真成便见自家身。

三田有路综横去,万类无级变换因。

土内养金金色重,鼎中进火火功新。

若於财色全无动,便是蓬莱洞里人。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学道多多少悟真,真成便见自家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的理解,即修道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真知灼见和觉悟。虽然不能确保成功,但是当我们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和感知时,我们的自我认识也相应地变得更加真实。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自身的真实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三田有路纵横去,万类无级变换因。”三田,原指体内上、中、下三丹田,这里可以理解为修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或层次。诗人用纵横的路来比喻这些阶段,形象地描绘了修道的道路和路径。同时,“万类无级变换因”表达了修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等级。

“土内养金金色重,鼎中进火火功新。”这两句诗描绘了修道的实践过程。“土内养金”指的是在体内通过调养和修炼来培养金丹,而“金色重”则表达了金丹的珍贵和重要。“鼎中进火”则是指在修炼过程中运用适当的火候和功夫来推动金丹的成长和变化。这里的“火功新”表达了修炼的新鲜感和努力。

“若於财色全无动,便是蓬莱洞里人。”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修道者的心态和境界。如果一个人在修道的过程中能够完全摆脱对财色(物质和情感)的追求和欲望,那么他就能够达到蓬莱洞这样的仙境。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超越物质束缚的境界,也是诗人对修道者的一种理想状态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以及修道者应有的心态和境界。通过不断的领悟、实践和修炼,修道者能够达到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成为真正的“蓬莱洞里人”。

现代文译文:

在修道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地领悟真理,逐渐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真正掌握修道之法,便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在体内的上中下三丹田,有如纵横交错的道路,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把握。万物皆在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等级,这就是修道的魅力所在。

在体内修炼时,就如同在泥土中培养金子,需要耐心和精力去滋养它,让它逐渐变得更为珍贵。在修炼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火候和方法来推动金丹的成长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鼎中进火”。如果能够完全摆脱对财色物质的追求和欲望,那么就如同进入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这样的境界并非易得,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领悟、实践和修炼。只有那些在修道上达到如此境界的人,才能真正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这也是诗人对所有修道者的期望和祝愿。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