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拾得磨墨赞》宋释绍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绍昙

《拾得磨墨赞》原文

面皮顽恶发须忪,磨墨元来也不中。

冷看他人书淡字,不知污得布裙浓。

现代文赏析、翻译

拾得磨墨赞

顽恶的面皮,须发蓬松,磨墨也不中用。

冷眼旁观别人写字,淡墨的字迹,不知能污损布裙。

宋代诗人释绍昙的这首诗,是对一位拾取磨石、磨墨助人书写的老妇人的赞美。在禅家公案中,这位老妇人被称为“磨墨观音”。

诗的前两句,是对老妇人外貌的描绘。“面皮顽恶发须松”,用拟人化的笔法,将老妇人的面皮描绘得顽恶而又滑稽。面皮“顽恶”,是因为它“顽强”得能够忍受岁月的风霜雨雪;而“发须忪”,则因为它的发须已经花白而显得格外突出。两者结合,既表现出老妇人的年纪,又表现出她生活的艰辛。

“磨墨元来也不中”,是对老妇人的进一步描绘。磨墨,是古代文人书写的必备条件。可是这位老妇人却“磨墨元来也不中”,因为她已经丧失了书写的能力。这里不仅表现了老妇人的生活处境,也表现了她的精神状态:她已经从过去的岁月中淡出,而她能做的只是在旁边冷眼旁观别人书写。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感慨和不平。

后两句是写老妇人的行为。“冷看他人书淡字,不知污得布裙浓。”前句是写老妇人对别人书写的行为不屑一顾,带有淡淡的嘲笑和宽容;后句则是老妇人的善举,她不仅不毁损别人书写的布帛或纸笺,还慷慨地将自己的布裙拿来用。当然这个举动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是作为常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赠人以财物,不望回报。“不知污得布裙浓”也是表现她的无心、自然而然,也可理解是提醒后人不应忽视老妇人行为的重大意义。她无私的善举似乎显得有些不慎重——别人的布裙也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而被污损——但却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这是老妇人的聪明之处。她献出的仅仅是一件衣物的价值吗?当然不全是,更可珍贵的乃是其中蕴含出的“奉献精神”。

这首诗的题目是“拾得磨墨赞”,但诗中并没有特别突出拾得的功绩,而是通过描绘、赞叹一位老妇人来表现。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故事,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表现主题。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质朴、笔调幽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译文:

一位老妇人,面皮顽恶,头发花白而显得格外松动。她磨墨也显得不太适合。她冷眼旁观别人挥毫泼墨,淡墨的字迹似乎在嘲笑那些追求浓墨重彩的人们。她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布裙拿来使用,而不曾知道这样做会污损自己的宝贝布裙。她的行为是多么的高尚啊!这难道不是一种大智若愚、淡泊名利的精神吗?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发扬光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