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元量
秋风吹雨暗天涯,越鸟巢翻何以家。
岭上万松都斫尽,西湖新路欲排叉。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描叙诗人迁徙越州后见闻感受的组诗(歌)二十首中的一首。它从客观写景,而寄寓诗人内心的伤感情绪,景中寓情,深有寓意。本篇表面写秋天鸟儿为雨打风吹而失去安居之处,巢无安身之地,引发人事的感慨。
“秋风吹雨暗天涯。”入笔就写斜风细雨的秋景。“暗天涯”三字,给读者创造出另一番景象。其实秋雨秋风本为司空见惯之景,而经作者以特出之笔出神入化地轻轻一点,那么一切归入朦朦胧胧之中,更有一种“似雾非雾,如梦初醒”之感,因为它饱含着诗人此时彼地的主观感受。“秋”字交待了时令,尤其是从景物描写上做了一些不着痕迹地暗示和烘托:“风”“雨”二字更是写出了凄苦景象。
“越鸟巢翻何以家。”这是从正面切入本题,写越鸟在风雨中巢毁家翻,无可奈何的悲鸣。越鸟即鹧鸪,其巢在人家屋角的屋檐下,“今雷电发发声,恐非久居之地矣!”这里又可借以比附人事,“何以家”三字实为发问,诗人由鸟及人,感叹人世不如鸟界。这里鸟与巢的不可得兼起兴人之难全复之悲。同时又暗喻了诗人自己在杭州所作官时“但把杭州比故乡”的无限凄楚悲慨之情。
“岭上万株皆斫伐。”五六句并没有就雨中鸟儿不幸再加以烘托渲染了它全收回现苍凉的南山已经和这只由于乱而不治的军阀残破家何以具有辞叛近理寓士太人心有的不相貌颇有勾欠意在言外之感。所以诗人又将笔锋转向了另一面:“西湖新路欲排叉。”这西湖新路本来是太平景像的象征,而现在也如越鸟之巢一样不可得了。它和前面的“天涯”“暗”等字相表里,又隐隐透露出一种乱离景象。
这首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既有寓意,又含蓄委婉。全诗写得清丽凄婉,耐人寻味。
现代文译文:
秋风吹打着天空中的乌云,细雨淋湿了天涯海角。越鸟的巢被风雨所毁,不知道该到哪里重新安家?不要说岭上的松树已被砍伐净尽,西湖边上的小道也还想去那里逃奔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