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竹枝歌十首其一》宋汪元量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汪元量

《竹枝歌十首其一》原文

弄玉吹箫过洞庭,烟波渺渺接巴陵。

朗吟仙子来何处,飞上君山玩月明。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所做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汪元量的一首《竹枝歌十首》中的第一首。此诗以如梦般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仙子般的月下女子在洞庭湖畔的君山游玩时的情景。

首先,“弄玉吹箫过洞庭”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弄玉吹箫成仙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女子轻盈、飘逸的姿态,仿佛她就是那位仙子。而“过洞庭”则暗示了她的旅程将经过烟波渺渺的洞庭湖,抵达巴陵。

“烟波渺渺接巴陵”的描述又赋予了场景更深的忧郁感和疏离感。诗人使用了“烟波渺渺”一词来形容湖水迷茫无际、随风轻轻翻涌的样子,形成了如同画卷一般的艺术画面,这是通过观察者和空间的接近模糊处理营造出的一片未尝人间忧愁的美好境地。而“接巴陵”则将湖面与远处的巴陵城连接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从远处看去,仿佛可以看见那位仙子在湖上轻盈的步伐和曼妙的身影。

“朗吟仙子来何处,飞上君山玩月明。”这两句诗是对整个场景的转折和升华。原先的宁静、飘逸的湖面瞬间变得生动起来,那位女子突然从湖面上飞起,仿佛是从月宫中飞出的仙子,飞上了君山,去欣赏那明亮的月光。这里的“朗吟”一词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这位女子自由、洒脱的性情。最后,“玩月明”将这个仙境般的世界引向了一个深远的高处——明月,这是自然界最为清冷、明亮的元素,用以衬托这位女子的优雅、明亮和高贵。

此诗中诗人将烟波、明月等元素和飞、玩等动作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通过想象力的引导和语言艺术的表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中那位仙子般的女子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象征,她的形象和行为也成为了我们对美好、自由和自由的追求的象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