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跂
何人斩伐到修篁,常忆兵戈一惨伤。
一垒鹤飞君子化,九渊蛇蛰哲人藏。
风雷马策生麟角,晓暮鲛珠上颖芒。
蝉腹俄抽青玉剑,虎皮初解绿沉枪。
锦绷天分龙儿抱,翠尾风吹凤子翔。
鸟乐巢深枝接叶,莺啼日静粉飘香。
吟哦已有笙竽答,爱惜曾经尺寸量。
醿入声柔千佩缓,月明影立万夫长。
手亲拔尽沿根草,眼见参过覆顶杨。
清綍一窗堪把卷,寒侵三伏拟移床。
即今深匿从嗔客,依旧浓阴覆野塘。
物理细推消复长,但留根柢耐痍疮。
笋生十二韵
王跂
斩伐到修篁,兵戈岁已伤。 鹤飞君子化,蛰蛰哲人藏。 麟角现风雷,鲛珠洒晓芒。 玉剑青如壳,绿枪烨似枪。 龙儿锦绷抱,凤尾拂风翔。 鸟乐依深枝,日静啼莺香。 卷中吟有和,寸量爱还长。 声柔千佩缓,影立万夫旁。 拔草从沿根,参杨覆顶上。 窗清堪卧读,三伏拟移床。 塘野覆塘深,移床客已嗔。 物理何消长,留笋耐痍疮。 这首诗的主题是竹笋,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对竹笋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使得竹笋的形象栩栩如生。从一开始的“斩伐到修篁”,到最后的“移床客已嗔”,整首诗都贯穿着一种对自然生长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首联“斩伐到修篁,兵戈岁已伤。”描绘了砍伐修篁(竹林)的场景,而“兵戈”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这也为后面的诗意转折做铺垫。
接下来的颔联,“鹤飞君子化”与“蛰蛰哲人藏”对仗工整,表达出自然界生命的隐匿与隐藏,引人深思。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含蓄而深远,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竹笋的生命力,还对人类的智慧产生了敬意。
颈联“麟角现风雷,鲛珠洒晓芒。”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竹笋的生长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这里,“麟角”和“鲛珠”都是对竹笋的赞美之词,表达出作者对竹笋生长的惊叹和赞美。
接下来的几联,“玉剑青如壳,绿枪烨似枪”和“鸟乐依深枝,日静啼莺香”等诗句进一步描绘了竹笋的外形和环境,使其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每一句都描绘出一个具体的景象或动作,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竹笋的生命力和美感。
结尾“池塘覆池塘深,移床客已嗔。”这两句诗再次回到主题,表达出作者对竹笋生长的欣赏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最后一句“物理何消长,留笋耐痍疮。”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生长规律的思考和理解。
总的来说,《笋生十二韵》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通过对竹笋的生长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长规律的敬畏和欣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